金吉琴
情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都包含着情感反应。好的情感可以推动人们积极进取,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在从事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喜爱某位老师,因而努力学习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他们原先可能对这一学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然而在一种情感因素的驱使下,还是努力学下去,渐渐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相反,当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时,甚至发展成讨厌这位老师教授的这门科功课,因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会放弃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说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情感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主观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活动。他们是彼此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其情感的交流则具有动力性质,是教学双边活动的巨大的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必须有一颗爱心,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的情感。教师对学生施之以爱,不仅是教育者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也是教育者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要使学生乐于你的指挥,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应该首先赢得学生对你尊重和信任。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尊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有了热爱学生的情感,才会真正从思想上、生活上以及学习上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期望他们成才。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都是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当教师的这些情感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才会视你为良师益友,尊重你,信任你,愿意和你一起,向你敞开心扉。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师生关系便会达到融洽,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时,教师便可以在和谐的气氛中“传道授业解惑”。一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二来学生也会按照你的教导,认真学习知识。相反,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了这种情感方面的交流,师生便形同陌路,甚至会心生厌恶。教师不能取信于学生,学生也很难听从教师的教导,有时会产生各种思想障碍和抵触情绪,这些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是人的大脑进行知识活动的思想基础,它的有无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活动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思想单纯,他们认知过程往往带有情绪性,常表现出感情支配精神理智,凭感情行事的心理特点。学生喜欢某老师对某老师就产生一种信任和尊敬。他们认为老师的话是金言玉律,老师的言行和一举一动视若楷模,努力效仿学习,使他们信心百倍地投入学习。自然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教师一经发现这些恶性的反馈,首先要在思想上撑住气,调节自己,切不可精神上受到刺激,讲课情绪降低,甚至按奈不住训斥发火,那更会引起师生感情的破裂。这根本就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两种现象表现感情的教学中具有巨大影响力作用,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妨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消极因素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感情和教学关系。
教师具有热爱学生情感的同时,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对学生做仔细的观察,学生平时表现出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等都是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应该逃不过教师的眼睛,并从细微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教育要从学生的全面出发,所有教师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师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因素,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隐藏的不同长处,尤其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哪怕是最小的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他更多的关心。给他们期待,给他们自信。另外,教师对学生情感要采取积极而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一可能会误解学生,二可能使教学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当他们身上原来具有的积极情感因素,由于受某种影响而转向消极的时候,他们常常会产生犹豫自卑、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的消极情绪中。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也有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师一定要经常和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要深入了解学生,热情而真诚地帮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
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种情感的交流只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教师光有一颗爱心和乐于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情感是不够的,光有良好的愿望而无真本领是不行的。一个教师水平再高,知识再渊博,如果不善于传授知识也不会获取学生的爱戴的,这取决于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内涵了。教师如果只是注重教材内容,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各种细节,要学生领会这样地讲述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教师的讲述和语言里没有情感色彩。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积极的教学感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要使自己所倾注的热情显而易见,并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情感,常常体现在他的语言当中,教师的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创造意境和艺术形象去传授知识。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应该具有丰富的思想性、严密的科学性,应该有声调之美和形象之美。
应该说教学是一种神奇而又巧妙的艺术。同样的教材有的人讲得情趣横生,余味无穷,使学生越学越有劲;有的人讲得枯燥无味,好似催眠曲。因此,教师还应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设法寓教于乐。教师要像小说家精心构思一篇小说那样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做到每节课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充实的中部以及留有余香的结尾。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法,努力提高教学技巧。讲课中既要做到清晰流畅,准确严谨,具有说服力,又要妙趣横生,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避免那种平铺直叙、照本宣科、令人倒胃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用于探求新知识。
教师的教学与情感是分不开的。教师总想提高自己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时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对学生的感情失去平衡。给“后进生”首先在感情上要补上一课。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知心人。不断地缩小感情上的差距,恢复激发他们学习上的信心。敞开他们的心扉,并心情舒畅地去学习去钻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優点,恰当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顺应,建立新的心理期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进步。
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明白,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情感。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以自己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全一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9.3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孙汝亭、孔令智等五人著.《心理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882.7.
[4]【苏】B.B.波果斯洛夫斯基等著,魏庆安等译.《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