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杰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新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满足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本文根据多年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简单讨论。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教学
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今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并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认可,人们因此不断探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了有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 ,把知识变得生动
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较难掌握的尖端科技,无论教材编写者如何巧妙地组织内容也难免会将某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深奥或枯燥无味的知识点编进教材。学生对于此类内容的学习只能依靠意志或间接兴趣来努力维持。为了不造成使学生因此感觉精神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的目的,教师除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之外,还应灵活分散教学内容,将容易的与困难的教学材料、生动有趣的与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相结合,交替穿插讲授。
计算机教学中,很多命令相对抽象,学生受思维发展的限制造成了难于理解、接受并掌握命令的现象,极易形成教学难点。实践表明,只要教师能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断充实拓展,采用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语言或利用其他直观手段组织教学就能达到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的目的。
二、拓展学习内容,教予学生学习方法
与其他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纲,但不应拘泥于教材,要转变那种围绕教材,仅仅传授几个软件的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使他们掌握一种有效地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不断更新的学科内容,也能适应今后社会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同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在多种知识的组合下,在成就感这个内驱力的驱动下,每位同学都力争作出特色,显示才能。这就使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是考完试就忘却了灌输的知识,它将是终身受益的能力。
三、激励式教学,发挥潜在创造力
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因为创造始于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实践教学中,教师进行引导时需注意启发学生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求真性与相对性,启发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中,尽量不要使用相同的题目,可以提供范围框架,让学生自己想象发挥,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使用word进行书目设计,的页眉页脚和版式版花,都应由学生自行决定。计算机教师应将教学活动当作文化的渗透与熏陶,使学生自觉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予以肯定,鼓励学生拓展创造性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学以创新,学以致用。计算机教学,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生力军,激励他们发挥潜在的创造力。
四、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学生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因此可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派组长一名。在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担负起监督的职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合适的任务并填写详细的任务单。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既有一定的压力,又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从作业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把个体融入到集体中,加强学习中的合作。有利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五、利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面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只靠教师的讲授是有限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自学的能力。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除教师讲解计算机各配件的性能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学习网站给学生自学。可让学生上网和到电脑城了解最新的计算机配件资讯,学习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方法和各配件的市场价格及性能比较,写出计算机配置方案。这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既巩固课本知识,又可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的评价体系,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评价是一种艺术,评价是一种手段,但评价不是目的。面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作他们的乐趣,为学生营造适合他们兴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确定成绩时,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为到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和走上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敢于面对各种问题,不断采用科学的方法,锐意进取,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才能完善教學体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