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客观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有一定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智慧和能力。对于事物的认识,结论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却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一个结论,更需要一个演绎推理的科学程序,二者必须统一起来。经过一番演绎推理得出的具有可操作性结论,比如“君权神授”的思想看法,无论现在看来有多少可笑,最初都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联系的一种认识。人类为这个错误的认识付出了沉重甚至惨痛的代价,这是一种无奈,因为认识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如果在事前能够还原结论(直觉判断除外)得出的过程,则有可能使结论更为科学,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实证或者可重复性的科学实验更富有说服力。如此,则可以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臆想,避免狂想和空想,减少人为的灾难。所有的空想,既然可以判定为空想就无法成为科学。人类的社会生活可以“试点”,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无法进行类似自然科学的那种实验。因此,代价时常难以避免,悲剧在所难免。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但又绝不雷同。
幻想是人类灵性乃至好奇心的自然流露,恰似婴儿在睡梦中露出的微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幻想是符合现实社会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有可能实现的想象。而从消极方面来看,脱离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没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则是空想。特别是超越人性承受能力的空想,越是美丽,在实际生活中越容易造成灾难。
人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也是在推论和结论之间曲折前进,所有的曲折都证明做到实事求是非常艰难。实事求是就是力求结论和推论统一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运用什么思想,都必须统一于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实,或者依托历史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显示其魅力。从根本上说,所有的曲折都是人类在实践中为错误的偏离实际的思想认识而付出的代价。不管人类已经付出过多么惨重的代价,都无法阻止、代替或者完全预防此后要付出的各种代价。现代文明世界每天仍然都需要人们付出各种沉重的代价,有的在成为新闻的过程中还被某些受众娱乐化。无法想像人类如果丧失了同情心,会有多么可怕。人类的认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无论是面对人自身的内部世界还是外部世界,都有一定的盲区,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止人类对于社会生活的奥妙和未知世界奥秘的探求,驱使着人们进行各种探索,努力减少人类社会进步需要付出的代价。
结论和推论的关系,恰如文明和文化。文明是结果,文化是过程,文化的结晶才是文明。文化中有大量的糟粕,就不属于文明的范畴。尽管如此,糟粕作为文明的对立物,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必然性,如果根除掉糟粕,文明作为其对立物也将难以存在。事实上,糟粕就像人生病了,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的病可以治愈,有的治愈后还有可能复发;有的一时还难以治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高雅与低俗、善与恶、幻想与空想等,都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是群居的动物。动物的野蛮性和群居的社会性始终都是一对矛盾,其所派生出来的生与死、公与私(利他与自私)的矛盾始终是人类社会无法或者难以克服的根本矛盾。蝼蚁尚且偷生,求生怕死是动物的天性,尽管个体的存在是构成群体的前提,然而个体生命的消亡,却又是群体得以长期繁衍的保证。这是个体之死和群体繁衍的矛盾统一。动物的野蛮性具有自私自利、排他性等自然属性,而社会性则要求公益性、利他性等,只有文化之后,有了道德、法律观念等,动物的人才逐渐进化为社会的人。也就是说,如果只知道趋利避害、贪生怕死,而没有道德、没有文化,不知道关心同类和身外的世界,就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是依然停留在人的生物层面。人类在调解二者关系的社会管理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动物性既然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就无法根除,只能在如何限制、利用动物性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类的自然属性仍然存在,必将长期制约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在一定条件下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其“蛮性”。所有妄想彻底根除人类动物性、提纯人类社会性的空想,都是人类的灾难。因为人类的社会性依存于动物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尊重世俗和自然,是人类无奈的选择。
在国际政治当中,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就是人类动物性赤裸裸的表现。我们只有承认人类社会的不完美,人类历史的不完美,实际生活的不完美,未来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所有的缺憾、甚至灾难等,本来就是人类社会和人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直面苦难的人生和人生的苦难。
历史一再证明,任何逃避或者超越这一认识的空想,只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而在承认这种现实生活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幻想,正好可以填补人类社会生活中苦难、空虚、寂寞、不幸的缝隙。在不同的时空里,总有一道道连接幻想和空想的彩虹,那就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希望和向往!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责任编辑: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