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一个区域文化底蕴越深,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力就越强。石家庄市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要想实现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文化旅游联袂”原则,同时坚持规划至上,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与规划管理水平;加大基础工程建设力度,提升旅游环境承载力;苦练内功,狠抓旅游人才梯队建设;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及宣传营销工作。
[关键词]文化旅游联袂;石家庄市;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5)05-0041-03
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石家庄市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要想实现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文化旅游联袂”原则,将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起来。
一、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石家庄东眺渤海,北接京津,南通中原,历史上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所辖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距首都北京280公里,是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石家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众多,其中不少是全国闻名,甚至是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化精品资源。石家庄市共有A级景区33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6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处。最具代表性的有西柏坡、赵州桥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西柏坡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被称为天下第一坡;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国际土木工程的里程碑,被称为天下第一桥;还有被称为天下第一郡的正定古城,亦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这些精品旅游资源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打造已经或即将成为引领石家庄市旅游发展的拳头产品。
二、做大做强石家庄市旅游业的前提条件
(一)旅游业逐渐成为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和全省重点打造的旅游产业增长极,近年来旅游发展形势喜人。一是旅游接待规模和收入继续居全省首位。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26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03%和51.65%,跃居全省首位。2012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00.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8.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84%和33.86%,稳居全省首位。2013年全市旅游业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9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3%和23.96%。二是中远程和境外游客快速增长,石家庄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2013年特别是境外韩国、泰国、台湾来石旅游包机180多架次,人数3万多人次;来石旅游国内包机200多架次、旅游专列11列,500人以上旅游大巴团队80余个,接待大型旅游团队实现历史性突破。据市旅游局统计,截至10月底,石家庄2014年已接待来自西北、西南、华南、东北等地区的8趟旅游专列、游客5000多名。旅游业逐渐成为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拉动经济增长、传承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业发展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获得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逐年攀升
近几年,石家庄市先后编制实施了《石家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石家庄市西部山区(五县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2012-2020年)等一系列综合性和区域性旅游规划。还将编制《石家庄市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石家庄市慢城慢镇旅游规划》和《石家庄市乡村旅游规划》等,进一步把空间布局谋优,把保障措施做实,为建设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打下坚实基础。
石家庄市旅游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和较大突破,源于省委、省政府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还有省旅游局对石家庄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国内外热点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在全省旅游产业布局中把石家庄作为冀中南中心旅游城市和辐射全省的旅游集散地。在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这几年石家庄市对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实现了成倍增长,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0年的1600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3000万元。国家和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这几年对石家庄的支持也都在2000万元以上。在省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石家庄旅游业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三)旅游市场管理中坚持严格管理与优质服务并举
石家庄为了规范、提升企业经营和服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多年来在旅游行业管理中坚持严格管理与优质服务并举,大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通过进一步简化非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等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行政处罚预警和整改制度,对轻微违规问题实行预先警告和首犯不罚,责令限期整改,坚决杜绝以罚代管、重罚轻管现象。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织旅游培训小分队深入基层送教上门,服务基层一线发展。同时,加强对重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培育扶持。加快扶持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骨干企业。支持行业内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型旅游骨干企业牵头组建旅游集团,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中小旅游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旅游市场宣传实现了创新,“文化旅游联袂”原则初现端倪
近年来,石家庄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突出重点、创新求实”的原则,瞄准主要客源市场,与文化紧密结合,培育形成了正定春节大庙会、正定千年古韵历史文化旅游节、抱犊寨春节大庙会、苍岩山庙会、赵县梨花节、栾城草莓采摘节、清凉山冰雪文化旅游节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平山县成功举办了沕沕水冰瀑文化旅游节、藤龙山第八届杏花节、温泉城桃花浴旅游文化节、天桂山“道教养生”文化节等一系列旅游活动,整合景区、旅行社、旅游宾馆等旅游经营单位参加了“2014中国石家庄首届旅游交易会”“北京旅游博览会”。通过多形式、大力度宣传推介石家庄市旅游产品,拓展了客源市场,打响了“红色西柏坡,多彩石家庄”旅游品牌。
三、坚持“文化旅游联袂”原则,做大做强石家庄市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旅游业发展一般经历三个时期:初期游客主要观山水自然风景;随着游客的分化,休闲度假游后来居上;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就会寻求深层次的心灵回归。根据旅游业发展的三个时期划分,石家庄要想实现做大做强旅游业,最终实现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文化旅游联袂”原则。
(一)坚持规划至上,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与规划管理水平
要把旅游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村庄发展规划等统筹考虑,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要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完善立项、审查和监督制度,严格旅游规划人员和单位资质管理,推进重点旅游区域和旅游线路规划,提升旅游规划管理水平。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完善景区控制性详规和修复性详规。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即法的原则,严格旅游执法,确保所有旅游项目按照旅游规划建设实施,维护旅游开发建设秩序。《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在建设过程中,同样应坚持规划至上的原则,把村庄发展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加强规划引导,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二)加大基础工程建设力度,提升旅游环境承载力
一是统筹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进一步加强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景区交通路网,破解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强景区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游客咨询、标志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档次和水平。三是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旅游示范工程,发展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区。随着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业务的迅速展开,“智慧旅游”将成为石家庄市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智慧旅游”是指以无线终端应用为核心的“无线旅游”。即通过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设备,下载各种各样的App或软件,从而完成传统旅行社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服务,如交通预订、行程安排、旅游攻略等。石家庄市应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和景区门票预订系统。以5A级景区为重点,制定智慧旅游景区标准。成立智慧旅游促进会和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智慧旅游的推动和指导。
(三)苦练内功,狠抓旅游人才梯队建设
一是在全国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石家庄市旅游人才相关规划,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储备输送人才。三是推动旅游院校把握市场规律和需求,根据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调整和设置专业结构,增设工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等相关专业,加强对专任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兼职或挂职,为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四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结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课题,组织管理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赴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培训、学习。此外,还应实施“引进来”战略,举办与时俱进的系列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授课。五是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优秀导游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主体,理应获得与劳动相匹配的收入。很有必要实施导游全员培训战略,以年审培训、资格和等级考试培训为抓手,加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规范服务、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培训,提高导游队伍综合素质。
(四)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及宣传营销工作
通过深入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赋予景区更多的“文化味”,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规范整合会展活动,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
在创新宣传营销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好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还应积极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优势,开通微博营销宣传,提高营销的有效性,开辟旅游营销新领域。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同时,针对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稳固省内、京津和河南、山东、山西等周边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京港澳高铁沿线和华东地区国内重点市场,韩国、东南亚等境外重点客源市场,以及港澳台市场。借助重大展会开展集中式宣传营销,向国内外旅行商宣传好石家庄旅游,展现出石家庄旅游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素质、高水平,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孙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