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电子专业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性强等特点,而且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都比较高。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应当加强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研究。文章主要从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中职教学中信息化运用策略,阐述信息化技术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信息化;教学
中职院校的电子专业是一个发展速度较快的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对象在社会中具有相对广泛的需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专业技术的教学实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好专业信息技术和工具,不断提升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促进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依托现代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教学。从管理学分析角度出发,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执行信息化技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构建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分析系统,并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与激励协同机制,协调和控制体系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群体的最大利益所进行的各种协调活动的过程。
2.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课堂内容信息量大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教师的教学信息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大很多,授课的内容不再受教材形式的局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电子教学媒体成本低
教学信息化的实施,电子媒体授课方式得到普及,授课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放映。电子课件易于便捷保存、不占用实体空间。节约了备课所需的纸张和笔墨,以及粉笔等费用。
(3)课堂内容丰富多样
多媒体技术下的教学,教师授课的课件,有多种图片视频内容,多元化的传授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课堂内容得到极大丰富。比如,电子类或机械类课程,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逻辑复杂的技术原理,教师可以用立体图片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图片分解更易于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信息化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都是采用板书的方式,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做笔记,很多时候很难全部理解授课内容,多媒体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可以由学生拷贝回去复习使用,课上学生可以专注听讲。最主要的是,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在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内容都是电子形式的,借助媒体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传输共享,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二、中职教学信息化策略
信息化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重点,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同分析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来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只有完全认识到信息化授课模式的特点,才能进一步把控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顺利执行信息化教学。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是中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任何有效的教学完全依托于具体而科学的教学操作行为。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媒体、营造完善的教学氛围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本内容局限性较大,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加入对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完善课本的内容。多数中职课程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教师应熟练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有效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图文显现的媒体影音元素可以使枯燥的专业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调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欲望。
2.建立模拟实训室,实际操作与虚拟仿真相结合
中职课程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备相对较差,很难满足信息化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差距很大,是长期以来限制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建立模拟实训室,将实际操作与虚拟仿真相结合是信息化提升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体现。在实验设备缺乏的地区和学校开发虚拟仿真系统,可让学生在前期熟练模拟操作之后,再去学校各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具有信息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训,应该是计算机仿真系统和实物教学的完美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专注开发实训仿真系统,难度虽然不小,但是价值很大,前景很可观,是信息化专业技术的深层应用,并体现了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的独有特色。
3.大力开发远程教育,实现课下的自主交流与学习
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时间上的制约,创造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虚拟环境课堂,远程教育的诞生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远程职业教育是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应用之—。目前,许多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网,作为满足师生信息互动的集成学习平台,它能适应个人和群体学习的需要。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得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能够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种交互性课堂。
三、信息化技术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不断发展,为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会,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了教师的好帮手,将视听、演示、网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效率。
1.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主动积极投入到电子专业的学习中。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信息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的说教方式,它将色彩、声音、图画、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收集和专业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对于电子专业课程失去了兴趣,那么学习效率将必然下降。中职电子专业的许多课程例如电工基础等,其知识都比较抽象、繁琐,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缺少足够的吸引力。通过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演示、图像等教学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书本上教师难以描述的、学生难以观察到的工艺流程利用信息技术表现出来,则能够将知识灵活地表现出来。例如在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能够为电路分析提供了虚拟现实的效果,通过将电路进行模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学过程的新鲜有趣,能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对于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来说,其教学时间紧迫、教学内容多,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十分高,因此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强调了宽度,但是其教学质量却难以得到保证。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扭转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提升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量,从而扩充了教学的内容,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数。传统教学在电路图的绘制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讲述也十分不方便,如果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绘制会省时省力,而且十分容易修订保存,能够将内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放大处理,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资源共享。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执行过程中,不单单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力。职业院校的教学是直接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服务的,直接应用到社会的建设中,所培养的毕业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引进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并且根据教学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策略,同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情况进行及时指导。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维理念,它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和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虚拟操作演示,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信息化技术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于电子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是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改革,更加突显学生在课堂体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对于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楚珊.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
法[J].科教文汇,2013,(7):12-14.
[2] 彭燕华.中职计算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中国校
外教育,2012,(3):12-13.
[3] 胡青云.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中职教学[J].吉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