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影响和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网络社交方式。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微信公众平台对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快速更新,移动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以其互动性强、覆盖率高、推广方便等特点,迅速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学习场所、学习时间也正悄然发生变化。[1]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与微信一脉相承的一项用户订阅服务,包含有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等功能,迎合了当代学生的生活习惯,正润物无声地引导着一种更为便捷、及时且“碎片化”的移动学习方式。本文从公选课所面临的问题出发,以《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公共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
公共选修课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学生兴趣需求,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等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公选课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在教学及管理上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待改善。
1.学习时间保障不足
公选课课时安排较少,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是30个课时,这对于《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这样的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说远远不够,因此,课堂上能讲授的知识有限,且均是浅尝辄止。另外,公选课的学生一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时间上很难统一,偶尔会因学校一些临时安排的教学活动或课外活动,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缺课,这样无法保障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2.评价体系不合理
公共选修课课程结构跨度大,学生层次多,流动性强,增强了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公共选修课考核模式较为灵活,通常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为了吸引学生选课,任课教师降低考核标准,考核内容指定范围,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或提交论文等,导致学生滋生了“混学分”的心理,弱化了公选课的课程价值,难以达到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2]
3.教学主体态度问题
在公选课课时量相对不足及评价体系欠完善的条件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不重视甚至滥竽充数的现象。学生抱着“混学分”的目的盲目选课,随意听课,课堂无互动,课后无交流。学生的敷衍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低,课堂要求不严,有时将其当成缩水的专业课,针对性不强,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更加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公选课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日常生活环境及自身经验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形式,它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学习发生在非正式学习情况下。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时效性高、使用范围广、资源类型丰富、操作便捷的即时通信工具,无疑很好地满足了非正式学习的需求。而对于以《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代表的公共选修课程而言,需要一种协同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所授知识有限且形式较单一的不足。
1.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学习向课外延伸
《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目前多采用“两段式教学”,先由老师讲解理论并演示,而后由学生上机练习。在理论讲解环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实践操作环节,学习多为模仿、熟悉。而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与软件使用使网站达到应有的功能,还应该重视其艺术性,使作品能表达出网站主题、设计理念等,以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优秀网站,并配以文字说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2.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将素材“随身携带”
由于公选课上课机房为全校共用,教学素材不能完好保存,且大部分学生没有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导致课后无法继续完成作业。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推送,使学生能将素材“随身携带”,以便于完善课堂练习。
另外,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将素材分组,利用设定关键字(每次课的主题)功能绑定各素材内容,学生通过公众号推送的关键字输入提示,通过回复相应关键字来准确获取所需素材,增强趣味性,调动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3.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再现重点难点
作为以文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及软件缺乏天生的“敏感”,个别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软件操作通常看老师演示时觉得简单,但实践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对知识及操作进行加深巩固。根据微信“微小”的特点,应将教学内容分割,将其碎片化。针对教学难点,可以录制微视频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这样学生能随时随地查看操作步骤,掌握知识要领。制作微视频应当注意重点明确、步骤清晰。
4.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由于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实践时间有限,师生交流如无源之水,无法进行。而通过前述的课后练习及复习,学生很容易找到难点并提出疑问,教师既可以整理出集中反映的问题,在平台上公开回复,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交流。
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份作业以及作品进行展示并点评,而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可以将作业以图片或文件的形式提交,这样可以做到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肯定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三、建 议
一方面,虽然当前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几乎达到100%,但是校园WIFI覆盖面不够广,多限于办公区,而教学区及生活区很少部署WIFI,这对于推广微信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无疑是一个瓶颈。因此,学院要尽快提供稳定良好且覆盖面广的校园无线网络支持,才能保证这一教学举措广泛而持续地推行下去。
另一方面,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只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种辅助学习工具,是传统课堂的延伸。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微信公众平台,只有合理应用平台功能,才能克服传统课堂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其在公共选修课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袁嘉,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2,(7).
[2] 黄颖,何艳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2012,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