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做了“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讲话,从为人之道与为政之德两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为新时期党风建设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方法,同时对进一步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密切党群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最近,中央对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作出安排部署,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作为党员干部,要把“三严三实”参清悟透,孜孜不倦地躬身实践。
笃信笃诚,恪守为人之道。“三严三实”中,习总书记把“严以修身”放在了首位,就是强调修身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为官的基础。党员干部何以修身?就是要坚定信仰、诚信做人。
坚定信仰可以塑造人的品格,铸就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忠诚于党,才能自觉地去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做到“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忠诚于党,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操守。
“民无信不立”,诚信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党员干部来说,讲诚信是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立身之本。党员干部讲诚信首先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谋事要实”,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踏踏实实、扑下身子做好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实事、好事;“做人要实”,就是要不为政绩、不图面子,不隐匿过失,不浮夸成绩,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推之以诚,则不信而立”,讲诚信是党员干部为民用权的第一要义。
慎微慎行,常修为政之德。“道自微而生,祸是微而成”。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小节上严以律己,管好自己的嘴巴、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讲破坏党的形象、不守纪律、不负责任的话,不贪小利、不弃小义,就能守好厚民心、固国本的为政之德。如果党员干部在小事小节上不在意,认为言行上的小毛病、占点小便宜、谋点小私利没什么大不了,一旦成为习惯,小毛病就会发展成失信失德的大问题。“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员干部只有慎始慎微,严以律己、严以用权,才能守得住为官做人的底线。
党员干部既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党的形象的维护者,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行为方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牢记“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的古训,不汲汲于功名、不惜惜于富贵,一心一意把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做到坚持原则、慎思慎行,以阳光执政守好为官之德,树立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严三实”深刻揭示了党员干部做人为官的内在规律,践行“三严三实”,党员干部重知更要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