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开展阅读活动,是班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生态阅读”是指一种自然的、美的、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状态,它有别于简单、搞笑、无聊的阅读,强调回到以纸质阅读和经典阅读为主的状态。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推荐阅读,确保阅读质量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地阅读,那阅读效果一定不理想。对此,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有感触。每学期初,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一方面,我会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为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比较多且都是节选,所以我会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全文,甚至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另一方面,我会向学生推荐市教育局下发的《各年级推荐阅读书目》和《课程标准》提供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此同时,我校图书馆也会收藏一些经典或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书籍,确保一个年级有五套以上书籍可以进行全班阅读。
二、多元拓展,丰富阅读数量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推荐和提供读物。我经常开展三种读书形式:①整书阅读。即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书,图书由图书馆提供;②个性阅读。即要求学生每周读一至两本书,图书由图书馆提供,或者由学生自己准备;③经典吟诵。即要求学生每天诵读由学校印发的经典诗词,如《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首》等。
每学期,我班不仅能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而且我还会向全班学生发一份《告家长书》,提倡亲子阅读,向家长推荐一些各年级学生适合看的书目,供家长参考和购买。
三、统筹兼顾,保障阅读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中午自习时间和每周四的校园活动期间,安排整书阅读活动,进行全班阅读指导。有时,我还会利用班会课举行读书交流会等;在放学后,我会安排个性阅读时间,每天抽出3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规定:只有做完课堂作业,才能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每天的晨读是经典吟诵的时间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我校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读写结合,促进阅读效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我班上的学生都备有一本《书香童年》,用于摘抄、写读后感或书评,既培养了学生随读随记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五、活动引领,提高阅读热情
活动是打造书香班级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保持并维持学生的读书热情,使读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经典诵读比赛、现场进行“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荐书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交流的平台、前进的目标、奋进的动力。同时,我班还经常举行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手抄报展览会等,让学生互相谈经验、说体会、讲收获,通过展示作品,分享彼此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添读书的信心和干劲。
这几年来,我在阅读方面确实下了一番工夫,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保证了书源和阅读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作文水平也有了较明显的提升。而且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有些家长也渐渐爱上了读书。
打造书香班级,实现“生态阅读”,我们才刚刚迈出第一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任重而道远。笔者相信:爱阅读的学生一定有朝气、有能力、有潜力;有书声的班级,一定有生气、有活力、有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