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的“两因素”

2015-04-29 00:00:00陈灵琳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7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简单来说,活力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活力

传统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也是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激趣,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兴趣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保持持久的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供可靠保障。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因年龄小、社会阅历浅,情感因素对于行为的影响比较大,孩童纯真的内心决定了其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孩子的个人好恶来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给学生减负,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

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最好的“数学教师”。数学其实和语文一样,都是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目的是让小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从而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相似的问题时,他们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迅速、正确地处理问题。

如在教学《辨别方向》时,笔者就脱离了枯燥的课本,让学生根据我国各个城市的特征,具体说一说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在地图上把我国的锦绣山河“逛”了一遍,整节课洋溢着学生的笑声。

二、提问,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

互相提问,是增强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灵光一闪”,解决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1.让学生产生疑问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其实,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因为只有提出了问题,我们才能思考怎样去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几岁吧。那么你们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呢?注意!老师问的是几号哦。”其中,有位学生说:“我今年八岁了,可是只过了两次生日。”笔者趁机抓住这一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问学生:“同学们,生日是每年一次的,按理说,他今年八岁,应该过了八次生日,为什么他只过了两次生日呢?”这就是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只有充满信心的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积极发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否则如果学生都保持沉默,没有积极发言,那么课堂就会显得过于严肃和呆板,打造充满活动的课堂更是无从谈起。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活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取科学的措施,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活力,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

[2]谢文秋.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