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写作平台,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2015-04-29 00:00:00夏爱琴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7期

写作不仅是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笔者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喜欢的写作平台,谈几点经验。

一、以班刊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原动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整理文章,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个理念,笔者班上正式创建班刊《含章集》,成立了学生编辑团队,由学生自主负责征稿、审稿以及后勤服务等。学生成为刊物的创办者,都能主动参与,乐此不疲。虽然只是简单的黑白打印,但当班刊发到学生手中时,他们着实乐了一番,写作热情也高涨了许多。随着稿件的增多,笔者把刊物设置成多个板块,并在全校范围内征稿,甚至还邀请相关教师给学生讲课,使班刊更加规范化。

通过这个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使写作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教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逼着学生写作文了,而是逐渐把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变成“写作——读书——写作”的新模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很多心思,为学生提供条件,以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审稿和管理,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

二、以课堂为平台,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丰富学生对生活及社会的情感体验呢?对此,笔者坚持组织好课前演讲。

演讲要有整体性构想。如高一上学期,笔者组织课前演讲“故事人生”,介绍了名人不平凡的经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故事、文人传奇、新闻人物故事。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作文素材非常重要;在第二学期,笔者组织了课前演讲“书中儿女”,组织学生看作品,然后品评小说中的人物。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看完了《三国演义》《呼啸山庄》《高老头》等文学名著。此外,笔者还组织了课前演讲“我看世态万千”,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播放热点时事,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和生活,思考社会与生活,然后对其进行评论,最后写成作文,从而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逐步走进广阔、博大、深邃的社会空间,去感受整个社会有力的脉动,在轻松的氛围中爱上写作。

三、以博客为平台,分享写作的无穷乐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

“博客作为时下一种新型交流方式,能否为我所用呢?”笔者抱着尝试的态度,以班级名义注册了博客,学生们可以在博客中随意发博文,不限文体、字数、内容和形式,哪怕是一句话也行。笔者还特意写了一个鼓励性的开篇语,带头写了一首形式有趣的小诗,开头和结尾都是一个字,整首诗呈一个菱形。接着,笔者满怀期待地关注这个博客,陆续有学生发表了随笔和小诗,形式多样。一看到学生发表文章,笔者立刻给予鼓励和表扬,或者提点小建议,同学们也会互相发表真诚或幽默的评论,积极性非常高。

虽然学生的文笔不那么老练,也没那么精致,甚至不符合考场作文的规矩,但是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有时,师生会为一首诗里的一个字引发热烈的争论,也会毫不吝啬地赞美一篇好文章。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觉得特别轻松快乐,学生也慢慢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

以上是笔者一点粗浅的看法,虽然作文教学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笔者坚信,只要教师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不断耕耘,在作文教学这片土地上一定能开拓出成熟而美丽的果园。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