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学目标越来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再是强调教师的“满堂灌”。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参与、合作、探究的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参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两点实践策略,即课堂分组讨论和互帮互助学习组。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参与 合作 探究 课堂模式 重要性 策略
一、实施参与、合作、探究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授课模式的优点是教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教授更多的知识,缺点是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果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实行参与、合作、探究提供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转变角色,由课堂的领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恰当地引导,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参与者,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是否掌握了问题,而不是通过讲解这个问题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分小组讨论、有奖竞答、演讲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教师还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站在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教授某个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施参与、合作、探究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1.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模式
课堂分组讨论是最便于实施,也是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先提出问题,然后把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汇集全班学生的智慧,得出标准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且分工合作,职责明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Teenage problems》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课文中的新单词,然后提问:“Have you got a problem?What is it?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接下来,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问题,并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完这些问题以后。教师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Ask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这个环节依旧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最后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采用“互帮互助学习组”的模式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应以此为根据,实行以强带弱,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里,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占一半,水平低、能力弱的学生占一半,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互动、互助的局面。
如在教学《Great people》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然后布置议题:“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great people should have?”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水平较差的学生遇到口语障碍,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能帮助他完成。这样,在保证学生都参与讨论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21世纪报系教研部.英语报刊教学模式指导手册[M].中国日报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