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5-04-29 00:00:00刘忠庆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7期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它不仅能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就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设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现状。如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学内容太多、太杂,教师驾驭不了,经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千课一面、千篇一律,教学过程过于复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导致教学效率低。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不适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障。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潜心会文本”——创设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到的“文本”是指教材,即语文课文,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很多教学内容都隐藏在课文中。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方面,忽略了课文的重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语文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认真地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仔细研读。用心解读文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是指教师通过钻研教材,能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师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确定“教什么”;然后,教师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能提炼出课文的精髓,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问题。

2.多元化解读文本

大家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联系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学参考书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学生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领进“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花朵,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所以教师应秉承欣赏并悦纳的心态,引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超越性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的阅读,更加厚实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能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使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创设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地教语文,本本分分地为学生,扎扎实实地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不是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更不是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而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整个课堂设计由读出韵味、读出思考两部分组成,然后围绕着“好好儿活”的主题来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中,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突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新教学理念。

三、“灵活用方法”——创设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所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创设高效课堂的保障。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于研究问题上来。

2.把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今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引发学生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于是乎,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为合作学习的关键。如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进行相互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剩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与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这样一来,就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

3.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的问题要目的明确

教师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所以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深入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分明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设计的问题要讲究技巧

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要善于变通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4.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性和拓展性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和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后积累,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

5.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语文课的基础;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反映的感情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教师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最后,营造艺术化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运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6.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一堂高效课堂,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这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复杂性活动,而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性,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牧场一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