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口传身授既可以归为注入式教学法,又可以归为启发式教学法。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口传身授是符合舞蹈教学需要的。本文探讨了口传身授中的“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舞蹈教学 口传身授 口头讲解 以身示范
近年来,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推动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口传身授的特点
口传身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以身示范和口头讲解。由于舞蹈艺术是一种展现人体美的运动,很难用语言予以解释和阐述,导致人们普遍认为舞蹈具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所以无论是国内舞蹈界,还是国外舞蹈界,都一直沿用“身授法”。其实,舞蹈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通常需要先进行口头讲解,再进行以身示范。基于此,笔者认为:“口传身授符合舞蹈教学的规律,是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
二、口传身授中的“口头讲解”
1.讲解动作
在上课时,无论是指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动作,还是给学生教授新动作,舞蹈教师都要详细地讲解动作。如动作标准、动作名称、动作规格、动作要领,以及该动作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2.传递知识
在上课的时候,舞蹈教师通常都会采用夹叙夹议的教学方式,尤其在学生练习动作的时候,教师会一边评论学生的动作,一边提示、纠正学生的动作,这实际上也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便于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音乐和舞蹈动作的感悟和理解等。
3.渗透思想
舞蹈教师通过“口头讲解”,能够把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艺术观、品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慢慢地渗透给学生。中职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很容易受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因此,舞蹈教师除了具备舞蹈修养之外,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修养、思想修养和品德修养。
三、口传身授中的“以身示范”
1.实现模仿到创造
第一个阶段:全面示范。全面示范仅仅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舞蹈基础较弱,教师务必做到面部、身体、脚、手同步进行,以便能够给学生留下整体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舞蹈动作,学生也容易对教师心生钦佩、尊敬之情。
第二个阶段:简化示范动作。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之后,教师要逐步简化示范动作,以便学生能够发挥创造力。
第三个阶段:创造阶段。当教师逐渐过渡到简化的示范时,表示学生已经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做出舞蹈动作了。
2.丰富“以身示范”教学方式
舞蹈特色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已经被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所制约,所以丰富教学方式是舞蹈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引入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先讲解舞蹈技巧,再亲身示范。这个过程比较快,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要点。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现场表演视频来感受舞蹈的精髓,以便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己诠释舞蹈;其次,增加实地采风课程。舞蹈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学生通过实地采风,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民俗民风和风土人情,体会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另外,实地采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汲取创作元素,取得启发式教学法的效果。
3. 规范教学评价
口传身授中的“以身示范”,离不开教学评价,所以教师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过程中,舞蹈教师不能仅仅只采用汇报演出这一种形式,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考核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考核重点不应放在掌握技巧的程度上,而应该多考查学生对于客家民俗舞蹈的理解和认知。另外,教学评价不能只在期末进行,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期,尤其是要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这样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
四、结语
总之,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务必大力继承,好好运用,为舞蹈教学的研究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张金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2]冯雅丽.浅析舞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职业时空,2013,(24).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