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未来在创新,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目前,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这使得他们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中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当前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中等师范 美术专业 创新能力
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然而,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分析当前中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并找到相应对策。
一、中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
1.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
创新是一系列主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其主体必须是有较强探索意识的人。然而,当前中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往往是按照教师的指导,做笔记、做练习,甚至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在课堂中,学生仅仅是教师经验的接受者和实践者,缺乏主人翁意识,不会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有创新能力呢?
2.学生的欣赏能力较差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学习,而欣赏优秀的作品,能够丰富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升华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感悟。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中等师范学校重技能、轻能力,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很难欣赏到优秀作品的独到之处,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文艺作品,这实在令人痛惜!
二、培养中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除了讲解知识之外,还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原则,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还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美术教学成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
创新,离不开一双慧眼,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如带领学生鉴赏著名画家的优秀作品,为学生讲解作品的内涵,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提高他们赏析作品的能力。这样一来,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文化。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在面对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时,教师必须宣扬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欣赏传统艺术作品的能力。如在欣赏我国民族文化时,教师首先要表现出对国家的喜爱,渲染教学氛围,然后带领学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除此之外,我国还有独特的书法艺术,它是美术艺术的一种形式,教师必须带领学生了解书法的魅力,使学生更加喜爱民族文化。
3.设置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能够让学生调动自身创造力,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特长,并想办法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师可以举办涂鸦大赛,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的事物,即便这种事物并不存在;或者教师可以举办连环画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分组创作一系列连环画,讲述一个故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主角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甚至是垃圾桶。通过这些创新活动,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去努力。此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自身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感染学生。笔者希望这些举措能够改善当前中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的教育弊端。
参考文献:
[1]王现林.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吉林教育,2008,(24).
[2]张云峰.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7,(14).
[3]郑芳.培养学生综合美术能力的教学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6,(3).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