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课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015-04-29 00:00:00王小兵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3期

摘要:中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本文对计算机技能课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计算机技能课 教学方法 多元化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中等职业院校开设最广泛的专业,据统计,我国现有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校生数量高达150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是中职生走向社会、走向岗位的立足之本,加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课现代化的教学体系

1.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

教师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高效的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课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2.从单一或者少数的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教学方法转变

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实践教学。由于中职生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灵活、合理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此外,教学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或辅导书,整个社会文化和生活情境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从面向一部分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

在“所有学生都能进步”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以及时反馈机制为辅,给予学生帮助,或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时间,让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的教学目标。

4.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管理,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有效益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

二、在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多元教学法

在中职计算机技能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效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将教学停留在如何让学生完成任务上。在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时交互,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多元化教学法的运用

首先,教师应考虑如何有效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并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注重研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能够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最后,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构建恰当的学习任务,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多元教学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2.多元智能教学经验与模式的运用

根据实践反馈的信息,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但是,教无定法,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适合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发展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

3.互动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在中等职校计算机技能教学中运用互动合作教学方法,能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水平。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开放的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互动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水平低的学生的作用尤其显著;其次,在中等职校计算机技能教学中运用互动合作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合作学习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具有更高的提升作用,实施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此外,合作学习中的正向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