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的交流过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碰撞中进入学生的大脑,然后牢牢扎根的,所以数学教师应努力探寻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交流能力 途径
我们都知道,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中发现问题,是优秀科学家的品质,数学学习亦是如此。从质疑到交流到解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一个问题的提出,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猜想和讨论;一个学生的猜想和讨论,可能会成为别人解决问题的提示,有了合作中的提问、猜想和讨论,最终就能解决问题。学生的交流能力,既能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有的学生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不愿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善于交流,这与他们的自信心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回答的问题,而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的想法给大家解决问题开了个好头”“这个见解很独特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引导学生自主解答疑问。即使学生的思路不对,教师也应鼓励地说:“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很好。”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就愿意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并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如在探讨问题时,教师可以打破固定的位置形式,允许学生换座位,重组小组,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大声争辩;如要理解某一关键词语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解放学生受压抑的思维,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课堂景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笔者曾看到一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用摆实物、画线段图、比纸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主构建解题思路。在互相交流想法时,有的学生没有用“同样多”“分成两部分”等字眼,而是拿了一根长纸条和一根短纸条,对齐一头做比较,然后大声说:“从长的纸条上去掉这一块(与短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所以可以用减法计算。”虽然学生的语言描述并不十分准确、完整,但可以看出他理解了求相差数的实质。教师高兴地点点头,他也很自豪地与其他同学交换了眼神,表情中流露出自信。等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系统总结时,这位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在不断汲取别人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流畅、清楚的语言建立起了合理的解题思路。如此良好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问题,为他们创设交流情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和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如笔者曾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预习交流(3分钟)。同桌相互交流预习认识,互相提高,训练人人思考的意识,为进行全班交流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其次,全班交流(10分钟)。展现自我,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展现给全班同学,并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有效扩大了学生接受的知识面,让学生敢于想象,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最后,交流小结(2分钟)。教师系统地整理学生构建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明确知识的核心,升华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这样的教学安排,为学生的交流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成员能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师要适时地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四、开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没有绝对好与坏之分,只要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对待问题,一个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不完整或有错误的地方,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商店”的模拟情境,分别请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来模拟买卖商品的情况。学生都有和家长购买商品的经历,但自己买东西的机会不多,卖东西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都想亲自感受一番。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了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小学生的交流能力不是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与记忆、理解、推理及空间想象等能力互相渗透的。因此,教师应努力探寻培养小学生交流能力的多种途径,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