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整体教学质量,对于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及开拓思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存的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综合的解决策略,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科学化设计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业是学生深化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载体,所以说作业设计至关重要。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小学语文作业呈现出两种不良现状:一种是题海战术,即追求量的积累;另一种则流于形式,作业简化至没有效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据单一。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作业设计主要以课本和考试为依据,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考试之前的铺垫;第二,目的性不明确。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第三,渗透面窄。语文是一门生活化、社会化的学科,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没有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第四,差异性缺失。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普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所有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都是一样的,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第五,形式千篇一律。目前,小学语文作业整体形式比较单一和固定,以抄写语句、填空、造句、作文为主。
出现以上问题,归根结底在于“量”与“质”的巨大反差,量有增减,但质始终得不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着手,通过优化设计,使作业成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载体。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科学设计策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业不仅要避免量的积累给学生带来的精神负担,还要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喜悦,体验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笔者认为,教师若能把握以下几点,就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
1.主体性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设计难易和数量适中的作业,以便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注意作业的梯度和多样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针对性
以往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学生完成作业低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要充分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材,明确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作业布置计划,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最后,教师要考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避免杂乱繁复,从而走入 “量”的误区。
3.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因此,作业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突出语文的生活化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将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作业和生活的融合,引导学生在作业中体验生活,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如要求学生记录下生活中看到的文字,摘抄名人名言等;或者在传统节日来临时,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节日风俗。这种与生活联系的作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4.趣味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作业设计同样也需要趣味性,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色彩艳丽的插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使用趣味性语言,用语言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把组词说成“找朋友”,换偏旁说成“看我七十二变”等,赋予作业极大的趣味性。
三、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科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笔者所述方法之外,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重视作业设计,力求语文作业由量向质提升,以此提高作业的实际效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头镇龙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