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意义:从当代艺术思潮中再看美国超级写实主义

2015-04-29 00:00:00马天存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3期

1974年,超级写实主义理论家理查德·马丁在超级写实主义展览目录上的一段话,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流派与传统写实的区别:“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写实;一个物体如果被注入太多的解释和情感,这种解释和情感就会远离它的真实面貌。只有不带任何主观情感,跟它保持一段距离,物体的真实性和本质才能显露。”而如此巨细无遗的精确画面,在某种意义上反倒成为对人们常规观察方式的一种挑衅。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形象的视觉感知并不会面面俱到。

受职业、情感、性格以及实用主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眼睛会有选择地对形象做出反应。很多时候,人们的看只是大致看得清楚而已。而照相写实主义的写实几乎可以乱真,它对所有细节都处理得非常清晰,暗示了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暗示了真实之下的不真实。这种表面的冷漠之下,其实包含了某种对社会的观念,它反映的是在后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精神情感的疏离和淡漠。

超级写实主义者认为,受意识形态、政治观点、文化差别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写实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表现现实世界和事件的真实性是值得疑惑的。这时,他们发现了摄影机的“眼睛”,相机拍摄与绘画描绘事物形象的方式不同,因为相机不需要理解被拍摄的对象,不会带着政治阶级差别、历史文化差异去判断事物。

当今的架上绘画,尤其是具象写实绘画受到挑战。具象写实被认为是传统的、过时的,人们认为它只有精细的画面,而缺乏内容。但是,无论艺术家,还是其他社会角色,都是生活在具象的、物质的现实生活中,所以与具象的审美是分不开的。

油画强调明暗和用光,所以形成了它层次丰富和厚重的美,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形成了独立的审美体系,这种审美体系不同于东方线的、平面的体系。而超级写实则是将这个原则贯彻得最彻底,并将此理念推向高峰,它使得画面承载的信息能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放弃了急于表达的情绪与观念,沉下心把一切都安静地画在缄默不语的事实中,或许让作者传达的观念不会太快滑落到一家之言的范畴中。

超级写实主义的出现,为当代艺术作出了新的贡献。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它几乎是唯一的一种坚持保持古代写实艺术传统的先锋艺术。确切地说,超级写实主义首先是对当时强调主观表达的抽象艺术的反叛。从后印象派起,受东方艺术中强调主观表现的精神影响,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虽各自有不同的艺术主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否定艺术传统,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摹写,更多地关注人的主观情感宣泄,认为观念是艺术家的特殊天赋和才能。

各种现代主义将物体抽象、变形,使绘画逐渐脱离形象,直至纯抽象的“无形”,甚至“空无一物”,现代装置、行为、观念艺术的盛行更是将绘画推入几近灭绝的边缘。回首现代主义发展的几十年,讲创造性、讲表现,重观念而轻造型,鄙视写实技巧,这一方面催生出许多新的风格,另一方面则给那些根本没有受过艺术训练,也没有艺术修养的投机者以可乘之机。他们随便将任何抓来的东西都标榜为艺术品,再加上艺术商品化的恶劣影响,导致了现代派艺术的危机。

超级写实主义者以它专门的技巧,维护了艺术作为一种技艺的特殊性。这样做,把艺术从正在逐渐消失的窘境中重新带回到画布上,恢复了从前各司其职的秩序。从这点来说,它重新肯定了传统的写实艺术,远承欧洲绘画中重客观性的精神,甚至对当代写实艺术的复兴都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王一如,写实主义的革命—超级写实主义[J].新西部,2012,(02-03).

[2]潘辉,现实与超越——论超级写实主义之维[D].武汉:华中美术师范学院,2011.

[3]李文,中国现代美术体制与写实美学意识的建构[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姚立平,取舍之道——试论细节与超级写实主义绘画[J].艺海,2011,(10).

[5]姚立平,理性超越——当代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质感与形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2012级油画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