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巧萍
摘 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出生于秘鲁南部的亚雷基帕省,后长期定居于英国伦敦。略萨的创作非常丰富,有小说、戏剧、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1963年出版的《城市与狗》他首部长篇小说,并奠定了他作为“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基础。2010年10月7日,瑞典文学院授予略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关键词:《城市与狗》;创作;长篇小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略萨远离秘鲁,但作品密切关注秘鲁。他游离于政治之外,同时又以文学为行动方式,对政治持一种审视批判的态度,认为作家如果不关心政治就等于放弃了作家应有的责任。这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军校学生掷骰子选人偷化学考卷,“山里人”卡瓦不幸被选中,不小心将玻璃打碎,这一幕被替“美洲豹”代班的“奴隶”看见了,学校因为一直没有查出凶手,就下令所有学生不准外出。“奴隶”因为暗恋特莱沙想要外出和她见面,告发了卡瓦,导致卡瓦被学校开除,“美洲豹”为了替卡瓦报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射死了“奴隶”,诗人阿尔贝托向甘博亚中尉揭发了这一丑闻,学校为不影响声誉,把事情压了下来,坚持正义的甘博亚中尉被贬往高原。小说以阿尔贝托等学生毕业及毕业后的生活为结束。
原本一群天性纯洁善良的十五六岁的少年,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军校里,人性丧失,变成了动物。小小年纪的他们奉行所谓的丛林法则,拳头的软硬成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男子汉的标准。“美洲豹”依靠蛮力,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而弱小的“奴隶”却成了大家嘲笑戏弄的对象。《城市与狗》中有一段关于新生入学的描写特别生动:由于恐惧不已,那张瘦弱的脸已经开始变形,那声音刚一停下来,小伙子变猛地向他扑了过去,一面狂叫着,一面口吐白沫。忽然间,奴隶觉得自己真的像是变成了一条狗,身上开始长毛,嘴巴变的又长又尖,背后还有条尾巴摇来摇去。在这样一个学校里,人变成了狗。
在没有自由、人性压抑的环境里,学生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他们的叛逆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内部之间的斗争。而军校的领导冷酷无情,独断专行,他们胆小怕事,虚伪做作。为了所谓的军校荣誉,他们绞尽脑汁,企图抹黑事实,掩盖真相。“奴隶之死”彻底将他们丑恶的嘴脸展露出来了。四名一生,一个弹道专家,组成了世故调查小组,做伪证,造成死亡的士官生是自己不小心将子弹从步枪里射了出来。为了逼迫阿尔贝托,竟然将他无聊时写的小说当作腐化堕落的罪证,并威胁他“今日所谈之事你一定要严格保密。既然你知道猫鼬四条腿,就不要再去找三条腿的猫,下次玩侦探游戏时,首先想到你是在军队里,这是由长官严密监视的单位,任何事情都会按照规定查清核实的”。
通过展示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黑暗的一面,略萨流露出对秘鲁社会军事独裁的反思。但他并没有绝望,在《城市与狗》中,他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和爱,企图通过这些,建立一个美好理想的国家。卡瓦偷试卷东窗事发,他一人承担下所有责任,保全了同伴,他被开除时,大家也同样的难过。善良正直的“奴隶”生前大家都欺负他,当他死后,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悼念他,他的朋友阿尔贝托四处奔走想要为他讨回公道。大家都以为是“美洲豹”告密,全班都责怪他,作为朋友的博阿却力挺他。最为感人的时候,当“美洲豹”意识到阿尔贝托是出于替朋友报仇的目的,才揭发了存在学生之间的各种不能见人的黑幕,毅然决然没有供出阿尔贝托,自己背负着骂名。
善良与真诚并没有在这群备受压抑的学生中尽失。阅读《城市与狗》,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诗人、美洲豹、奴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童年回忆各有其不同的内容,但他们都有一个残缺的家庭。诗人父亲夜不归宿,奴隶父亲消失多年,美洲豹从小没有父亲,特莱莎的父亲的嗜酒如命。家庭爱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他们,在作品中,“奴隶”死后,他的父亲去医院看他,充满了悔恨与心痛。诗人阿尔贝托的父亲和情人后来脱离了关系,回归到家庭,与他的母亲从修于好,阿尔贝托拥有了一个充满爱的家,毕业后也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美洲豹”也跟“亲梅竹马”的儿时玩伴特莱沙结婚,并把特莱沙的姑姑接到一起生活。每一个过去由于“爱”的缺失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爱”,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略萨的《城市与狗》既写出了秘鲁黑暗的现实,也流露出作者本人对美好理想国家的建构。但这种仅仅通过人与人之间真诚友谊和爱的回归的方式能否改变现状?
参考文献:
[1]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城市与狗》,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赵德明:《不能忘记承诺——与巴尔加斯·略萨的两次谈话》,《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3]何塞·多诺索:《“文学爆炸”亲历记——何塞·多诺索谈创作》,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