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美国芝麻街工作室

2015-04-29 00:44
父母必读 2015年1期
关键词:芝麻街人偶怪物

优秀的儿童节目的幕后,必有一支专业的、跨学科的、追求卓越的团队。芝麻街工作室能用巧妙的方式制作适合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特点的节目,帮助他们成长和学习;他们研发了“完整儿童”的教育大纲,从全面的视角来关注儿童发展。这样的儿童节目也是在传递一种教育理念。本着这份深度了解和对他们教育理念的认同,我们选择芝麻街工作室作为《父母必读》杂志的内容合作伙伴。了解这套儿童电视节目的台前幕后,也能启发父母思考该如何为孩子选择电视节目。

芝麻街工作室(S e s a m e Workshop)是美国一家非盈利性媒体教育机构,它所制作播出的儿童教育节目,是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儿童电视节目。在这档陪伴美国家庭40多年的节目背后,有哪些秘密?它又代表着怎样的幼儿教育理念呢?40多年的发展中,芝麻街经历着哪些变化?让我们跟着芝麻街工作室教育研究部门负责课程和内容方向的高级副总裁Rosemarie Truglio博士,一起走进“芝麻街”幕后去一探究竟。

受访专家简介

Rosemarie T. Truglio博士

芝麻街工作室教育研究和拓展部门负责课程和内容方向的高级副总裁。她曾在儿童与发展心理学期刊中发表诸多学术著作,做客《美国早安》《CNN新闻头条》等访谈节目。曾任职于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咨询委员会(NICHD)、国家媒体素养教育协会等,目前她还兼任美国公共电视网儿童频道的媒体顾问。

为什么如此设计人偶?

芝麻街节目中的人偶形象非常丰富,除了中国孩子熟知的艾摩、大鸟、甜饼怪、小老虎丽丽、艾比,还有很多其他成员,比如伯特和厄尼,住在垃圾箱里的奥斯卡,以及吸血鬼模样的伯爵。其中一些人偶的样子有点儿怕人,像小怪物;有的又很特殊,比如大鸟与其他人偶站在一起,显得有些突兀。芝麻街工作室在这些人偶的设计上,是怎么考虑的呢?

不再害怕噩梦中的小怪物

Truglio博士告诉我们,芝麻街中人偶的行为举止,与现实生活中同龄孩子的行为举止是相吻合的。幼儿很小时就开始做梦了,但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噩梦出现的频率较高,孩子常常特别怕黑。芝麻街背后的发展心理学专家团队,对孩子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孩子们对自己噩梦中出现的小怪物的描述,设计出了这些人偶形象。通过把这些人偶拟人化,使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带有4岁左右孩子的特点。这些小怪物在电视屏幕上的表演可爱、逼真,帮助幼儿对梦中怪物增添友善的心理感觉,让他们觉得小怪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友好的,和自己很像,借此减少幼儿因害怕梦中怪物所带来的困扰,能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梦中的怪物,甚至欢迎他们,这种心理行为的转换也能有效地增加幼儿的幸福感,化解父母对幼儿做噩梦束手无策的窘境。

真实的生活,各异的性格

人偶和现实生活中同年龄段孩子的高度契合性,使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觉得人偶就代表的是他自己。利用这样的移情心理,芝麻街节目幕后的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团队也赋予了人偶更多意义,体现着美国儿童教育的很多基本理念。

艾摩是一个3岁半的红色小怪物。他热情开朗,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然而,像许多学龄前的孩子一样,艾摩还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本领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但它对一切都保持

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从不气馁。

伯特和厄尼总是在一起。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人偶性格这样设计,其教育的用心很清楚:孩子,你可以和性格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友好相处、成为朋友!

奥斯卡是一个毛茸茸的绿色小怪物,他住在垃圾桶里,特别喜欢发牢骚,总是和大家唱反调,但其实他内心有非常柔软的一面。设计这个人偶的用意在于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并不是所有人和你看世界的角度都一样,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那些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甜饼怪是一个容易冲动行事、注意力不集中的角色,只要有吃的,一心就只想着吃。这和很多3岁的孩子真是太像了!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芝麻街工作室会在节目

内容中特别设计让甜饼怪学习如何控制一时的冲动反应,比如让他学着先解决掉一个问题

或完成一项任务才能吃饼干。这不仅是让孩子对“延迟满足”有样学样,其实也是在启发父母,让他们学几招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诀窍。

小仙女艾比热衷于学习使用魔法,却经常出差错。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孩子懂得:魔法并不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难题,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为中国设计的特色人偶小老虎丽丽,则是这个团队针对中国儿童做了大量的调研后的成果:她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有时很自我、脾气有点急,但到最后丽丽还是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

在芝麻街工作室设计的这些人偶中,似乎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完美无缺的角色,任何形象都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不足。也许这正是美国的幼儿教育理念体现其文化理念的地方:容纳所有的人,无论他们长得美与丑,住垃圾桶还是住公寓,有着讨人喜欢或不讨人喜欢的性格,与人为善地平等对待,才是最重要的!

“哈佛”定制的“大个子”

大鸟,代表的是一名6岁的孩子,他的个子很高,在与其他人偶的合照中,大鸟总是显得很突兀。Rosemarie Truglio博士告诉我们,如此设计其实大有深意。当初工作室在开顾问会,来自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提到,目前节目组创造的人偶大小很相似,代表的也基本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而孩子们在一起,其实需要有不同的视角和认知能力。节目中如果有一个孩子,能站在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高度看问题,他的视角就会对别的孩子有一定的启发。工作室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因此设计出了“大鸟”,他比所有的人偶都要高,为节目中人偶和其他角色互动和看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丰富了幼儿人偶的眼界,帮助孩子的成长。这其实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孩子们需要在一起游戏、相处中相互学习,每个孩子都会受益于别的孩子特有的能力和不同的见识。

谁在支持“芝麻街”?

芝麻街工作室在新时代的使命是帮助孩子,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更强健、更友善。其中,强健包括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除了刚才提过有强大的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团队,芝麻街工作室也重视健康、营养有关的内容。工作室会与运动学家、营养学家合作,通过一系列调研,一起设计节目大纲,将专家在专业上的长处与多年做电视节目的经验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从而满足儿童、家庭不断变化的需求。

工作室里除了有设计教育大纲和节目内容的专家团队之外,还有天赋异禀的资深编剧,他们会将这档教育意味深重的节目制作得幽默、有趣,吸引孩子,另外,他们特意加入大人喜闻乐见的幽默情节和内容, 为父母能和孩子一起观看幼儿节目提供了机会,诸多研究表明,家长和幼儿共同观看节目尤其有益于幼儿的理解和成长。

其实,芝麻街节目的真正支持者是孩子。工作室会花很多时间精力与孩子交流,更好地理解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节目的形式也始终围绕孩子的需求、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芝麻街节目≠动画片?

国内人们日常说起有卡通人物出现的节目,都叫动画片。而Rosemarie Truglio博士告诉我们,芝麻街的电视节目和动画片是不同的。动画片的形象是平面的、夸张抽象,更偏娱乐性;而芝麻街的人偶是立体的、三维的,更像真人在彼此交流,适用于生活中真实的谈话,也因此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

正因如此,Rosemarie Truglio博士也建议父母,并不需要让孩子过早地接触芝麻街的电视节目,因为年龄太小的孩子暂时还不能理解。在美国,芝麻街教育内容的安全可信家喻户晓,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有些父母过早地让幼儿接触了芝麻街的节目,等孩子长到最适合看节目的年龄时,他们就会觉得这些是给小宝宝看的,而提出想看动画片了。Rosemarie Truglio博士建议家长等到孩子2岁以后再让他们接触电视节目。考虑到18个月以下孩子有限的认知能力,他们理解节目内容是很困难的。芝麻街工作室根据教育大纲来制作电视节目,这份教育大纲也是根据2岁以上的孩子及其发展特点而研发的,更适合2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儿童观看。

“完整儿童”是什么意思?

芝麻街工作室拥有“完整儿童”的教育大纲,这让我们很感兴趣。Rosemarie Truglio博士告诉我们,这也正是芝麻街节目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多数儿童节目关注儿童的单一方面,而芝麻街节目则是跨学科的,囊括儿童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学习能力、科学及工程技术、数学、艺术和音乐,还有认知方面的技能,比如思维方式,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提高理解、认知推理等,也注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当然,健康、体育运动等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考虑到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芝麻街还会为不同种族、不同类型的家庭制作一些特别节目。

目前,芝麻街工作室不仅通过电视节目,也通过多媒体方式给孩子提供学习成长所需的内容,同时也给家长提供具体的帮助和工具。比如告诉家长如何关注儿童发展中的重大时刻,如何应对这些关键时期带来的挑战;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机会帮助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等。这也是芝麻街工作室“完整儿童”计划中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芝麻街人偶怪物
失踪的怪物等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芝麻街简史
大鸟外交:《芝麻街》环球46年
《芝麻街》欢乐亮相虹桥南丰城
Women in the Workplace, Fighting Spam, Money in the Museum, and the Mood for Food
曾被误认为怪物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