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红
摘要:探讨发展家庭农场在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业发展方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意义,根据阜新庆年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从土地流转方式、扶持政策、新型农民培育3个主要方面,探讨发展壮大家庭农场的主要措施,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扶持政策;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F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1-008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一员,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现以阜新庆年家庭农场为例,对家庭农场的建立和发展提出建议。
1 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由种植业专业大户发展而来的,是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最主要形式。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收入反差的增大,必然留不住原本就不愿被束缚在土地上的那些人。于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愿种地、能种地的农民或合作组织,通过土地租赁和务工收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那些得到流转土地的农民或合作组织,进一步扩大土地规模,并通过农业机械及农业技术的应用,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在保留原有家庭经营内核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土地流转双方实现互惠双赢,构建起集约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2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土地规模化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土地分散,务农效益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不管如何卖力、怎么经营,都难以获得与城市相配的收入。以家庭成员为核心构建家庭农场,开展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优良品种、先进技术、资本资源等优势,有效提高务农效益和家庭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因此,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先进力量。
1.3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展家庭农场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矛盾,缺乏组织化生产的农民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明显居于弱势地位。以承包农户为基础孕育出的家庭农场,可以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克服农业生产“小而全”的不足,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进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 庆年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庆年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农场)位于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金800万元。企业法人张庆年从2000年开始承包土地,2003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012年,庆年家庭农场出资800万元从村民手中流转1 333.33 hm2耕地,2013年玉米总产量达11 000 t,获纯收入300万元。
农场与愿意流转耕地的农户签订5 a承包合同,承包费为每年500~800元/667 m2,年初一次付清承包费;农场与无流转意向的农户签订代耕协议,由农场统一耕种,农户承担成本,自收自营;村民也可以耕地入股,与农场共担风险,秋后参与分红。1333.33 hm2土地的成功流转,为农场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创造了先决条件。
农场充分利用省、市、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膜下滴灌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行统种统防统收模式,广泛采用膜下滴灌等先进技术和全程机械化作业,使玉米增产16.7 kg/hm2、成本降低200元/hm2,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
妥善安置流转土地的村民,用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农场自建600栋大棚,并优先发包给流转土地的农户,基本实现一户一棚,让村民在进城务工与就近就业之间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农场的带动下,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
3 庆年家庭农场发展启示
3.1 土地成功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前提
土地流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依靠政府的行政指令,而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现土地的合法合规合理流转。借鉴庆年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采用承包、代耕、入股、转让、出租、抵押等多种方式,确保流转合同合法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土地承包纠纷。
同时,还要着重考虑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出路问题,要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确保土地流转顺利进行。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和引导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有形市场,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为土地流转双方服好务,做好公证人、监督人、引路人工作。依法保护流入方的土地经营权,稳定土地流转关系。鼓励各地方行政村开展“互换并地”工作,减少农户耕作地块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
3.2 多方扶持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动力
发展家庭农场与土地适度集聚是分不开的,而土地适度集聚必须与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体由农业企业、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构成,其中,家庭农场所占比重最大。
为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发展,国家以及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政策,促进土地、财政资金等资源向家庭农场倾斜。优先安排国家支农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补贴等政策资金流向家庭农场,优先安排家庭农场承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等项目。
发展创新家庭农场贷款担保,拓宽家庭农场的投融资渠道,简化担保手续,支持家庭农场利用大型农机具、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题。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实行“一站式服务,对于办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做到“三免”,即办理家庭农场登记免收注册登记费、免收工本费、免提交验资报告。
3.3 人才支撑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
大多数家庭农场发源于传统的承包农户,经营者的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水平有限,小农意识强烈,创新能力不足,亟需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家庭农场经营者。
要切实抓好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建设,强化职业农民培育。以培植农业种养大户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现有培训资源的作用,开展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构建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化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养出更多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市场营销型农民。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优化职业农民队伍的文化结构。树立家庭农场典型,总结扶持发展经验,达到以点带面、促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 157-159.
[2] 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 2010(5): 20-23.
[3] 凌永建,朱秀丽,胡然挺,等.家庭农场发展亟待多方扶持——浙江宁波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J].农村经营管理,2012(11):26-28.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 which has significant meanings in the aspects of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ments of Fuxin Qingnian family farm, it discusses the main measures of developing and expanding family farm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transfer mode, supportive policy and the training of new type farmers, and provides enlighten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
Key words: family farm; land transfer; supportive policy;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