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微信朋友圈晒出《青年作家》2015年第一期专访作家玄色的采访提纲时,一个媒体同行惊讶地回复:“换掌柜了?”
我回:“嗯。”
又回:“只能说,任重而道远啊……”
这话里的含义,意味深长。
不得不承认,纸质文学杂志的盛放,大概在我们90后出生前就已现荼靡之势。这一代,“新概念”、郭敬明、韩寒、青春文学“占据”了青年大半校园时光,而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新媒体的混乱入局,如今,一本纸质文学杂志想要在复杂激烈的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难度非比寻常。更让人无力的是,如今,“生存”已经成为了诸多文学杂志所面临的最尴尬、最直白的现实。
这是一个“猫狗自拍”都可以红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尚且“连猫狗都不如”?
生于不同的时代,便应该去开辟不同于过去的方式。特别是当读到巴老1980年为《青年作家》所做的创刊词时,当微博上杂志的读者一遍遍询问杂志动态时,当各种各样的文学稿件从全世界各地飞到我们的邮箱里时,我们眼里的希望、心中的火苗又总会被一次又一次地唤醒。
“这是新一代作家……他们坦率、朴素、真诚,毫无等级的观念,也不懂‘唯唯诺诺……可能有人以为他们 ‘不懂礼貌;看他们来势汹汹,仿佛逼着我们让路。然而说句实话,我喜欢他们。由他们来接班,我放心。 ‘接班二字用在这里并不恰当,绝不是我们带着他们扶他们缓缓前行;应当是他们推开我们,把我们摔在后头。”
……
“青年作家”四个字,是一个称谓、一种评价、一个群体、一种状态,这也将成为《青年作家》杂志所要植根的核心价值。《青年作家》的过去,已经成为了辉煌与平淡交织的历史。现在,我们以热血的心态、独立的精神、开拓的状态抓过接力棒,匆匆上路。
“延续理想同时告知读者”,这是《青年作家》新年第一期最想表达的意思。而这貌似“匆匆”的开年第一期,却饱含了我们的谨慎、忐忑、热度和期待:尊重传统风格、尊重原创作品、珍视作者才华、不要装腔作势、不必感慨岁月,以及,昭告《青年作家》在今年的春天来临之时的“改头换面”。
平心而论,《青年作家》的前方,没有任何现成的道路迎接我们。不惧的心态、对美好未来的忠诚以及对文学繁荣的向往,这些都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独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还有谁会救你?你的王在哪里?懦弱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在对待纸、汉字、文学、艺术、生活方面,《青年作家》存在的意义在于寻找到一批和我们一样“尺码相同的人”。而这一些人,就是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
自由与安稳向来共存于我们人生的窄径,不排斥安稳的归宿,也不放弃动人的自由。来吧,我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青年作家》更加自由的未来,期待纸质文学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