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
2014年12月16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鄂州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战略引领、整零协同——做大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由主题大会和专题论坛两部分组成,国内各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骨干企业、部分在华外资零部件骨干企业、相关行业组织、协会分支机构、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新闻媒体等400余名代表出席。
上午的年会主题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扬主持会议,鄂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叶贤林在会上致辞。
随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总结了201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2015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叶盛基介绍了汽车行业现状和发展形势,分析了汽车零部件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初步框架、战略目标设想和基本任务思考,总结了近期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提出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设想建议。
他说,零部件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缺乏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中国品牌企业。其中一项数据非常具有代表性:零部件企业超过10000家(规模企业不到6000家)。外资背景的企业(独资45%,中外合资55%)只占企业规模的20%,而市场份额却占到了70%,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足30%,其中90%还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且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由于掌握了关键和核心技术,外资背景的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达到90%。中国品牌零部件有边缘化的趋势。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差等现状导致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中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关系也亟待改善。面对新形势的各种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需要国家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制定系统规划,必须实现转型才有出路。叶盛基在发言中也提出了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目标的设想:到2025年,建立完善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形成基本完整的(覆盖主要总成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绿色制造,基本实现中国零部件产业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转变。
围绕大会的主题,现场邀请了国内外优秀企业进行了讲演。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做了“开放合作、整零共赢”为题,全面阐述了东风汽车公司零部件发展战略。
刘卫东分析了目前国际零部件企业的新动态。目前国际零部件企业“马太效应”更为明显,强者愈强,有整车集团支持、自主创新能力超强的企业优势日趋明显;同时战略重组方兴未艾,通过积极出售非优势业务,聚焦核心业务,加快整合相关资源,原本保守的企业逐步走向开放,积极开拓外部石仓,并朝着“中性化”迈进。另外,凭借超大规模优势,以低成本策略进入新兴市场,构建坚固的进入壁垒。比如现在很多国际巨头以较低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减弱了国内零部件企业的优势。
同时,刘卫东分享了国内零部件行业的新特点。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进入新一轮择优合资阶段;国内零部件企业也通过全球整合,本土研发,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开始主动向整车推荐新技术,在整零关系中愈加主动。东风通过更开放的采购策略,进一步完善供应商体系。
法士特是国内最大的中重型汽车变速器企业,法士特陕西公司副总经理王凤波在会上分享了该集团的发展。2014年前11个月,其实现销售收入111.2亿,预计全年将完成约120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长约10%。目前法士特销售汽车变速器58.3万台,预计全年将完成约63万台,比去年全年增长约11%,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各项经营指标连续十二年名列全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九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在技术创新上法士特也一直不断加大投入,除了传统的手动变速箱,法士特还有包括AMT、AT变速箱,液力缓速器等产品,自主研发的16JS300作为未来匹配15升、16升发动机做好了技术储备。王凤波还分享了法士特在优化产品研发流程、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为中国汽车工业升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陆集团等知名零部件企业围绕零部件发展趋势与战略、自主创新模式与整零关系思考问题发表演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就零部件助力达成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的行动建议做了发言。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就后市场委员会有关工作情况进行发言;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军杰介绍了当地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投资环境。
在下午的分论坛中,一汽、潍柴、电装、重庆长安、博世、大陆玉柴、汉德等多家零部件企业分享了各自的战略布局和产品技术。
平台化、全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此,与会嘉宾均表示,各企业要发挥协同优势,提升中国零部件的整体水平,同时建立核心供应商的采购体系。此外还要通过新技术抓住新机遇,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