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妈妈的高考打怪记

2015-04-29 00:44张荣
女性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食儿子运动

张荣

入园、入学、小升初、中考、高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这一个个路标似的节点,是为人父母者一次次冲锋陷阵的隘口。对经历了一次次战斗的过来人来说,回忆过往不胜感慨—那些还在路途之中的人们,充满了未知与焦虑。

本专栏将连载《中等生妈妈的高考打怪记》的部分章节,真实呈现一个妈妈在儿子升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书中称之为“怪”的那些拦路虎,是焦虑的情绪、不合理的期待、亲子关系的僵持,等等。作者与“怪物们”厮杀鏖战,本书便是这过程中各种体验的真实写作。主人公中等生是南宁某中学的学生,本书为非虚构类文本。

本书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京东网、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我们从不把严肃和沉重的话题带上餐桌,欣赏和品尝美食就是当下最开心也最重要的主题。美食还像一个神奇的容器,将儿子一周学习的紧张和我一周工作的疲惫,甚至,过于单调的情感结构以及偶有冲突的亲子关系,在一个优雅的餐厅和赏心悦目的菜品中,顷刻间都被消化融解。越是到后来的高考前紧张阶段,一顿完美的美食就越成为了我和儿子能量的加油站。

我们爱美食,我们爱电影

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做了一个“家风是什么”的系列采访报道。我和儿子互相调侃着说“我们家的家风是爱美食,爱电影”。这话除了表达的方式有点戏谑,细究起来内容其实并不夸张,甚至,我还常作为经验分享给一些苦恼于难以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妈妈们。

不少的朋友都有感触,儿子大了,完全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两代人使用的基本上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审美不一样,互相看不懂、彼此瞧不来。相隔将近30年的时间差,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年代信息相对封闭,由此形成的审美特点和价值观深深地打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要想拽着一个对未来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孩子奔回到我们的那个从前,这样的异想天开既缺少现实的意义,也基本上无法达成。

但美食例外,可以成功地穿越时代,穿越代沟,打破语言的局限和年龄的落差,轻松地把坐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的两代人聚焦到同一个关注点上,并且,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审美、喜好、态度等,丰富而深邃,父母主张的核心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共赏美食巧妙渗透。

很久之前,我没少羡慕一家三口的完整家庭,夫妻其中一方负责孩子的教育,另一方负责孩子的后勤供给,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具体来说,周五的下午,一个人开车到学校接孩子,另一个在家烹煮。孩子到家,热腾腾的饭菜已经上桌,尽享温馨的天伦之乐。更不用说那些“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有老”家庭,老人打点好家务杂项,当父母的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我常常像打仗一样焦头烂额:周五的下午找各种理由翘班偷溜,接了孩子,回家途中匆匆冲进菜市采购,进家门一头扑进厨房,等到坐下来吃饭,孩子早已是饥肠辘辘,而自己则筋疲力尽。这是家无老人的上班一族,而且还是单亲家庭的狼狈状况的白描,也就是俗话说的那种又当爹又当娘的劳碌画面。长期这样,要保持一份从容优雅的心态还真不容易,压力、疲惫、委屈、自怜、超负荷包围着自己,抑郁、压抑、焦虑、急躁,各种负面情绪无形之中向孩子转嫁……单亲家庭存在着比完整家庭更多的教育失败的案例。即使是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特别懂事、独立和坚强,这些超出了年龄所能承载的成熟,背后的代价可能是本应该更加阳光和单纯的自然状态的交换。

美食是一道香喷喷的美妙风景,早早把我和儿子从这样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从孩子还在幼儿园全托时开始,周五的晚餐便是我们一周中最为期待的母子共享的愉快时光。我们从不把严肃和沉重的话题带上餐桌,欣赏和品尝美食就是当下最开心也最重要的主题。关于美食的主题,打开了许多我和儿子共同向往的通道,我们可以从食材讨论到顺应天时的自然规律,从烹饪方法讨论到的凡事度的把握,从器皿讨论到事物内外匹配相得益彰的讲究,从饥饱谈到余地,从宗教禁忌谈到价值观,从餐桌礼仪谈到举止谈吐,从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谈到做人做事的讲求格调……儿子对美食的兴趣从口腹之欲的满足延伸到了对美食文化的触摸,袁枚的《随园食单》成了他最爱的书目之一。

美食还像一个神奇的容器,儿子一周学习的紧张,我一周工作的疲惫,甚至,过于单调的情感结构,偶有冲突的亲子关系,在一个优雅的餐厅和赏心悦目的菜品中,顷刻间都被化解消融,越是到后来的高考前紧张阶段,一顿完美的美食就越成为了我和儿子能量的加油站。

美食还增加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儿子从广西的边远城市走到上海,我开玩笑问他,上海同学笑话你是“乡下人”吗?他的那种自信,我想有一部分是从美食这部大的百科全书里得来的吧。

美食之外,我和儿子建立价值联络的另一个纽带是电影。直到高考前的一个周末,我们还没耽误去看《中国合伙人》的首映,这样的励志比起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胜出许多。在儿子的高分推荐下我看完了宫崎骏所有的动画片,我对龙猫、无脸男的由衷喜爱奇妙地拉近了更年期与青春期的距离。由此,90后对60后欣赏品味不再觉得隔着鸿沟天堑,对我回馈的推荐也尝试着接受。借由着美食和电影,我与儿子的沟通有着一份跨越了权威与偏见的平等和融洽,实在受益无穷。

突然有一天,妈妈也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需要向儿子请教,妈妈对儿子简直充满了敬佩和仰慕。在儿子和妈妈的对话里,儿子显得那么自信,那么独立,那么像一个可以给妈妈帮助和支持的男人。

轻松快乐,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高二结束,学校给这些新一届的毕业班学生们放了个象征性的暑假。

新的学期提前开课,儿子正式进入高三学年。进入高三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所有家有高三学生的家庭。家有考生,意味着这个家庭的时间表盘上,标注的记号将变成与高三各个环节同步的刻度,家长们情绪的张弛也要随着高考指挥棒的起落而变。

对我来说,最大的敌人当然是自己,是自己对于高考这个事件无法释怀的紧张和焦虑。我理论上的准备已经足够,“轻松快乐,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个理念的各种诠释我都能说出一大堆,等待践行的就是“轻松快乐”这个目标。为此,我没少出花样,折腾着让自己看起来轻松快乐,以为自己已经轻松快乐,或者真正地在一步步走向轻松快乐。

只有到了如今,我不再需要把“轻松快乐”当作靶子去瞄准,当作标准去对照比量,去掉一切形式化的东西后感受到真正的轻松和快乐时,轻松快乐才开始真正属于我。

儿子开学住回学校后,我大把大把的时间面对的就是自己了。

多余出来的精力,我就在自己身上鼓捣。在淘宝上各种淘货,备齐了装备,打算在儿子备战高考的这一年弄点动静,出点成绩。

健走鞋、手杖、腰包、髌骨带、护膝、腕带、随身听、动感十足的音乐、路线的规划和勘探……选在生日的这天,我全副武装,弄了个自娱自乐的健走启动仪式。

我决定开始每天傍晚的健走。这一天,我45岁。

45岁的女人有点小小的麻烦。

逐渐变得臃肿肥胖的身体,逐渐显露出来的老花眼迹象,逐渐有些失调的生理期,逐渐失去了控制的唠叨,逐渐多变的情绪,甚至,逐渐在激情世界里戏份的寡淡,都是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麻烦。

这样的麻烦没有得到恰当处理的女人,就像一座活跃期的火山。

火山口的孩子随时都有被化为灰烬的隐患。

“青春期撞上了更年期”的说法其实有失准确,18岁的孩子青春叛逆期已经落幕,比青春的叛逆更让前更年期妈妈抓狂的是高考陪伴。

运动是个不错的改善对策。

妈妈的运动与儿子的高考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扭转局面的一个关键。

如果对一个有焦虑症状的女人,更确切地说,是对一个家有考生的妈妈说,你去运动吧,运动有助于你孩子的高考,提出建议的人十有八九会遭白眼,这个有效的建议不会有哪个妈妈相信并仿效。尽管,这真的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弊的真正的好建议。

或许,减肥这个话题适合各年龄段所有的女人,也只有减肥这个目标才能让窝在沙发里胡思乱想的女人运动起来。

从制订运动计划开始,我把大部分的负性注意力从儿子的身上转移开。

新浪微博在这个时候帮上了大忙。我从关注的美食微博里发现了教人做菜的文怡创建了“@文怡健走队”,这里从装备添置到健走知识,还有各地的博友们互相交流的健走经验和分享的健走成果,很让人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我天生没有运动细胞,于是老老实实选择了一项不担心拖累他人,不学都可以马上开始的项目:健走。

所谓健走,就是辅助两根手持的专用健走杖大步快走。这是从北欧传来的新玩意儿,在理论上使用健走杖之后更能提高运动效率。各种百度和淘宝的比较之后,我决定添置这么一个东西,好把自己从大妈似的散步里区分出来,给自己来点运动范儿,时尚范儿,这样才有兴趣和动力每天上路。

事实证明,积极的角色定位和心理暗示非常重要。

于是,那年夏天,我们这个城市美丽的南湖畔多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我就是那个榕树华冠下一路伴着强劲的音乐节奏,拄着两根炫目的宝蓝色手杖,快步如飞的,与焦虑和臃肿抗争的风一样的中老年女子。每天我把夕阳走入湖水,把初上的华灯走成满城霓虹,也把头脑里喋喋不休的唠叨走成身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汗水。

如今描述起这段回忆来我仍然充满了摇滚一样四溢的激情,和电影画面一样良好的自我感觉。

健走开始后,周末接儿子回家时,我会迫不及待地和他分享我运动中的各种趣事、糗事和变化。比如脚底起了个巨大水泡啦,路人对健走杖的围观啦,哪种音乐最适合快走的节奏啦,健走10公里的时间又比最初少用了5分钟……

儿子对我的运动从观望到鼓励,从被动听众变成主动询问,健走成了我们娘俩周末一个愉快的话题。甚至,有一次他还慢跑陪了我一路。

那些日子,我并没有刻意减少询问儿子学习和考试的话题,而是因为运动的话题聊得开心,自然就少了对学习的各种追问和唠叨。

并且,在我们母子的对话里,我和儿子的角色来了个互换。准备活动、拉伸运动、运动中的饮水、随身听的耳机、下载音乐等问题,儿子都成了我的老师。过去从没有过的情形出现了,在儿子和妈妈的对话里,儿子显得那么自信,那么独立,那么像一个可以给妈妈帮助和支持的男人。

从小就缺乏锻炼,没有任何运动天赋的我,在每天10公里的健走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汗透衣衫的痛快淋漓,随着耳机里劲爆的音乐踏歌而行,甚至还隐约体会到了跑步中高峰体验的快感;每天伴着落霞余晖而行,运动结束后坐在湖边石条凳上观赏对岸霓虹。每天运动中的这两个小时让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充满了快乐因子,这种快乐一点点将我从焦虑的沼泽往外拉。

有点乐极生悲—每天10公里不间歇的暴力健走连续两个月之后的某一天,右腿的膝盖突然受伤,医生诊断的结论是运动损伤,并且警告说,恢复之后不可再做类似运动。我这个年龄的身体就像一架老残的破车,膝盖的损害已进入不可再生的状态,只能小心呵护。医生的比喻不知道是不是太过夸张,虽不服气,但也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从运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只持续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不过,这一次尝试却开启了我“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健康观念。等膝盖能够恢复行走之后,我还得找到另一种适合自己并有益于健康的运动。

猜你喜欢
美食儿子运动
打儿子
不正经运动范
美食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美食都被玩坏了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美食的诱惑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