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并从发展重点、难点及战略举措上进行了细化与规划。河南省在具体筹划“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进程中,立足省情实际,从总体目标的科学定位及发展规划的总体方向上,外引内联,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河南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抢抓机遇,奋起直追。
关键词:河南 小康社会 战略部署 战略举措 发展路径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占全国排名第五,人均GDP实现34186.54元,位列全国第23位。要实现河南科学发展,必然需要从经济结构战略转型中,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依托,改善和提升民生条件。统观河南近年来的发展,2010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获批,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再次强调持续推进我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并从河南现代产业结构升级中,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城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竞争力,为打造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河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河南必将肩负起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一、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常态
河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从建设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就。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一大批打基础、增优势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全省产业结构转型进入新时期,产业结构优化获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我省战略转型的突破口,也为转移农民就业、扩大招商引资平台注入了新的增长极;全省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社会基础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态势;全省干部群众精神昂扬,河南形象明显改善,尤其是党风政风建设,正能量不断汇聚,全省经济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获得显著提升。当前我省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社会方向性、全局性谋划,围绕走好两不牺牲、四化同步科学发展之路,从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升级,从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中构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并以科学发展观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用河南区位优势,发展大物流、形成产业群,以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富民强省目标。同时,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新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依照比较优势,从国内外产业战略转移及战略升级上,我省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优势强劲,未来交通物流优势、产业集聚优势日渐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围绕全省在推进深化改革中,利用区域发展的多层次性特征,从市场开发空间、市场潜力挖掘上,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度,为我省经济后发优势的发挥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总体来看,我省战略发展机遇是客观,在破除自身发展瓶颈中,依托治理体系的改革,从制约深层次发展矛盾中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从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上顺势调整,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现代化思维方式推进全省现代化建设。
二、推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根本目标和任务。结合我省提出的“四个河南”方针,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强化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促进富民和强省战略的有机统一。为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强化科学发展,构建四化同步战略体系
加快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从产业结构调整中转变发展重点,加快基础性工程建设进度,依托全面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上,推动和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以总体规划和土地集约使用,构建生态宜居环境,强化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完善功能集合、产业布局、人口转移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区上层次、上水平;注重产业配套承接新模式的完善,从金融上、人力资源上、土地保障上、公共服务上解决新问题,增强产业竞争力;注重创新驱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培育新型产业集聚,合理规划专业园区建设,完善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壮大产业服务集群,实现经济、商业、文化、服务、旅游等产业的有机融合。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提升
对于产业集群发展之路的坚持,要从产业竞争力、关联度及成长性上,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集群现代化体系。如从制造业的发展上,坚持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两手抓”方针,加快对高成长性制造业优先发展,从打造“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上,抓住机遇。如加快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从信息化及工业化建设上做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积极发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来完善制造企业供应链,推进企业间的重组和就兼并,淘汰落后产能,发挥专业化优势,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及引进,构建开放、合作的发展环境,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服务业是产业现代化发展标志,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条件。作为农业大省,我省要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如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科技富农,增强抗灾能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依托科学布局,推进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三)完善城乡发展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镇化建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在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建设中,要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协同好城镇与新农村的关系,遵循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人本理念,让城镇居民公平参与发展、公平分享公共服務和文明成果,围绕城镇文化特色,构建城市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文化氛围。产业集聚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强化产业、就业、住房、入学工作的协同,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尤其是对农民工进城要提供均等化服务。加快中原崛起,以城市群建设为依托,从提升省域中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乡镇区域中心城市四级节点建设上,完善城市产业化链条,构建集群型、放射状、网络化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如加强对郑州中心城市地位建设,不断推进郑汴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依托县城等载体发挥区域合作的核心带动力和辐射力。依照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方针,积极挖掘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品位。
(四)推进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创新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结合比较优势,我省经济发展应该从平台建设、载体整合、机制创新、人才队伍构建上,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全面推进创新能力升级。一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加快政府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促进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三是做好重点领域创新,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以信息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来推进现代种植业、农业物联网、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四是注重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产业集聚区创新资源开发;五是加快开放式创新,从探索创新合作上,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创新人才集聚机制,面向全球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六是注重创新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发展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从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产业激励政策上,实现产业技术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发展。
(五)注重资源配置高效,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统一、有序、开发的市场环境是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基础,在构建现代市场体系中,围绕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区位优势,从加快节点城市协同发展,城市社区、农村市场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商品和要素集散中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金融市场,拓宽金融、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破解当前金融服务发展瓶颈。以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功能区建设为例,从引入境内外金融机构中,加快发展郑州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壮大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民营银行,繁荣金融主体;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规范各类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拓宽农村金融改革范围,大力发展新型金融业态。注重商品市场建设,围绕特色商业中心,推进大中小城市批发市场外迁整合,优化市场布局,做精做优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仓储、物流、金融、会展、检验检测等增值服务,实现向综合型商贸服务中心的战略转型。
(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增强区域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在现代交通建设上,加快“米”字形快速铁路网、轮辐式航线网络、内捷外畅公路网建设,以“三港四枢”为支撑来改造和提升河南现代综合型交通枢纽建设水平,推进货运、物流、智能交通建设;加强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以“宽带中原”为引线,打造高速信息通道,为全面推进河南战略规划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快速、高效的信息环境。
三、结语
河南是人口大省、消费大省,要着力从人力资源开发上提升人口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强化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树立生态观念,维护生态安全,降低对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强度,促进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占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和浙江实践[J].浙江经济,2015(10)
[2]王海燕,劉兆征.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财政政策取向[J].经济问题,2015(05)
[3]张占仓,蔡建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亮点研究[J].经济地理,2013(07)
作者简介:周强,河南信阳人,法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在读博士,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