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的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可以具体的分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这是我们新课标根据时代发展的改革,致力于培养综合、全面型人才的需要。针对小学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而言,它是学生们系统的接受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极为关键的阶段,而语文又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殊学科,针对这些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是十分值得探索的尝试。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端正态度,提起充分重视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开展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端正态度,对这一形式提起充分的重视。在以往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比较多的就是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首先要扭转这一观念。根据我们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结合。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去挖掘语文的魅力所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通过这种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塑造学生勇于尝试与探索的态度,这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教师不应该把其当做可有可无的调剂,更不应该认为这会阻碍正常课程的进行,而是要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这一新模式的探索,同学生一起努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应该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单纯的感官,让学生真正鲜活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听老师讲。教师要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倡“听、说、读、写”,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语文课程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理解教材,感受教材中表达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真正的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寻求特色,体现学科特点
开展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要坚守的一个原则,实践活动一定要能够体现出语文的学科特点,要进行一些有语文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人文性,在综合性实践性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找到活动中蕴含的“文化点”,在活动中营造出一种语文特有的文化氛围,通过语言与优美的文字向学生传递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享誉世界的文化底蕴,要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学生日常中的体验结合在一起,缓和课本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鸿沟,增强学生对课本的体验。小学课本教材具有丰富的可挖掘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性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动物的描写,包括《白鹅》《猫》《母鸡》等课文,在学习完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蓝本,以“人与动物”为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小学生都有强烈的爱心与好奇心,很愿意参与这种与小动物相关的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解自己身上发生的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一些科普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讲解与某个动物相关的知识。这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创新形式,开展丰富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还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同时,针对小学不同的年级阶段的学生特点还应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要避免活动的单一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又要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比较趣味性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表演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本剧,让同学们分角色演绎一些课本中故事性很强的情境,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可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这也是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口头演讲比赛或者是朗读比赛,还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黑板报,开始的时候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其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完成,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更高层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成语大会”“作文之星”或者是围绕一定主题开展的辩论赛。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但同时要注意避免活动流于形式,要保证活动开展的初衷,既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師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贯彻综合性、实践性的原则,同时还要体现出语文的学科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我们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小学语文的综合实践教学一定会取得不断的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