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据此,联系广东省实验中学罗易老师提出的“给学生留出课堂空间”,“即留给学生通过實践体验而打实语文知识基础的空间,留给学生切实增强语文运用能力的空间,留给学生训练发展思维的空间。”【参看罗易老师《给学生留出课堂空间》一文,见《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2009年06期第4~7页】我们认为,语文课堂上的“留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过去教师是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下面我以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三个课例,谈谈课堂活动中“留空”的几种思路。
一、读写结合的课堂活动模式
读写结合训练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一种教学操作程序。
下面以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散文两篇”中的《我的家在哪里》为例,谈谈这种课堂活动模式的具体操作情况。
1.定向导入
冰心老人的《我的家在哪里》这篇不足八百字的短文写于1992年,作为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世纪老人,对于家,她一定会有“万千恩怨集今朝”感慨。但此文却从梦入手,主要选取了两个日常生活的片段:一个是梦境,是儿时迷路回中剪子巷的生活情境;一是梦醒后现实生活的场景。进而联系曾经在世界各地住过的地方,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对儿时的家的无限眷念。
2.指导示范
这种写法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它打破了一般文章的行文连贯性,运用特写镜头的形式,将整篇文章的内容切分成对照的若干个小板块,每一个板块看似独立,但实际上是全文主旨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从内容上看前后有紧密的联系,所有板块组合起来,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旨。
我们把这种“板块组合”式的写法运用到考场上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就可以做这样的安排,截取的典型片断,可以用几处地点,或几个时段,或几个镜头,或几张照片,或几件物品,或几段经历来组织全文,从而使之在思路上脉络清晰,结构上一目了然,内容上形散神聚。下面展示教师本人的一篇下水作文。
回 家
走进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火车站,突然一阵茫然。我这匆匆忙忙究竟是去哪里呀?我的家究竟在哪里呢?
火车在疾驰,路在延伸,难道家在远方吗?不然我为什么这么急急忙忙地登上这没有终点的列车?记忆里,回家就意味着坐火车。坐火车的感觉就是回家的感觉:焦急、心怯,义无反顾又百无聊赖、茫然四顾。难道真的“近乡情更怯”吗?可为什么每次到站,涌上心头的总是没来由的陌生?难道,我将永远这样在路上吗?
走在隐约熟悉的街道,仿佛看见了过去的日子、曾经的影子,难道这儿就是我的家吗?可是这个小城已经没有我的亲人了啊!房子已经住进了别人,亲人们已经东奔西走不知所踪了。眼前如流水般淌过的,都是一张张没有意义的生疏的脸。我的家怎么可能在这里呢?我的家应该有热气腾腾的小火炉,我的家应该有昏黄而温暖的灯光;我的家应该有活泼风趣的儿时玩伴,我的家应该有古道热肠的邻居老伯……这里断不是我的家!虽然它有和我的家一样的名字。
我的母亲仍然生活在这座古城里,可每次回来看母亲,为什么总是匆匆如过客,急急如丧家之犬呢?我当然知道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牵挂远在千里外的儿女,无时无刻不在祝愿千里外的儿女平安、幸福。只是,母亲已经和记忆中的家一起,化作我内心的一角,记得却再也寻不到了。好像是母子的心灵感应,母亲也不再向我提起回家,不再要我回来过年了。我的家,你究竟在哪里啊?
回到这热闹喧嚣的南方,面对懵懵懂懂、咿呀学语孩子,看着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妻子,我的心安静了许多。我又回到了平日没头没脑的状态。就连和孩子游戏,也是敷衍塞责,迅速逃避。看着满满当当的房间,原以为这儿就是我的家,是我可以彻底放松、尽情呼吸的地方。可当妻子带着小儿离开后,它竟然只是两间房子罢了。仿佛妻儿也把家带走了,连同我的游走的心。或许,正如苏东坡所言:“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可我哪里安得下这颗走在路上的心呢?
我知道,家,我再也回不去了。
我在构思这篇作文时,是循着回家过年的具体经过一点一点地展开的,“家,我再也回不去了”这一感受也不是一开始就清晰地出现在大脑中的。在选取场景时,我挑了“火车站”这无数在外的打工者都熟悉的地方,来把回家的渴望具体化;然后是到家,选取了熟悉又陌生的街景;接着是回自己的小家,落脚在对家的感受。
在此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把内心要表达的情感用几处地点,或几个时段,或几个镜头,或几张照片,或几件物品,或几段经历具体化,让虚无缥缈的情绪有了依托,对生活的感慨也就有了着落。
3.堂上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在哪里”为标题作文,必须运用我们上面总结的“板块组合式”的写作技法,以两到三个片断组合成文,注意将各片断内容之间处理为并列、对照或层进等关系。
4.习作点评
选两篇学生习作集体进行点评修改。重点分析两个方面,一是看所描写的片断内容在表现主题上是否必不可少,二是各个片断是否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二、主题教学法在课堂活动中的运用
“主题教学”是以解决问题学习与系统学习为原则,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构筑指导学生“如何去学”的综合性极强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主题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实现了理想的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从确定主题,创设情景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设计,教师职责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获取信息的相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