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担当携手前进

2015-04-29 00:44
中国自行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电动升级企业

编者按:10月17日下午,2015年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在南京金陵会议中心召开年会。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在年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马理事长回顾了行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了行业面临的发展背景,提出了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包括行业对电动自行车标准的20字方针),更强调了行业人共同担当、携手前进的重要性。本刊收录了讲话的全部内容,供行业人士参考。

助力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一个专业技术委员会,是过去自行车协会几十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唯一留下的一个,因为它适应行业从自行车向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路径。

既然要讲一讲,虽然并未准备,但我想还是就“手拉手,往前走”这个题目来展开。

一次创业成绩斐然

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19年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社会保有量2个亿,规模以上企业400多家,业内每年的出口都在增长,去年达到了118万辆,解决了全国城乡各地老百姓对交通的需求,成绩斐然。

我把行业发展的前18年定位为“行业的第一次创业”。“一次创业”就是不仅自行车的代步功能由我们来承担,一般城市中比自行车更能载物的这部分功能也由我们来承担。有分析认为,一辆自行车的环保作用就相当于种了18棵树,由此可见,我们2亿的保有量给国家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做了多少贡献。去年年会上,我和倪董事长(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陆总(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陆金龙)一起揭下电动自行车成绩单、白皮书帷幕的那一幕,至今仍会浮现在我脑海里。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大的成绩,且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和社会的关联度、依存度越来越高,对行业正面的、负面的以及中性的声音和评价,这么多年来一直不绝于耳。当然主流是认可的,认可我们为国家的低碳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引领世界电动自行车发展的潮流。我也曾接受过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采访,说我们找到了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电动自行车。有争论很正常,可以说,行业就是在逐渐被认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二次腾飞要手拉手

行业在“一次创业”时就做出了这么巨大的成绩,那么下一步——二次腾飞在哪里?二次创业点在哪里?这是我们行业和企业必须思考的。所以,“手拉手”是首先解决我们行业氛围的问题。倪董事长讲得很好:我们是中国合伙人。在我们行业里,不管这家企业和那家企业怎么“斗”,甚至像商场如战场般的“你死我活”,但大家仍然在一起往前走。这就是我们行业的荣幸。我想,没有一个行业能有我们这样的行业氛围。“手拉手”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矫正、调整,作为掌舵人,我也要及时调整、拉住大家的手,拉得紧、拉得好。怎么往前走,“大步还是小步、快步还是慢步”是关键,我们朝什么方向走是关键,采取什么措施是关键。这些都是行业发展到今天,在进入发展新常态的情况下必须面对的思考。

面临挑战充分准备

今年1-7月的国家统计局数据出炉,规模以上企业1-7月份生产了1495万辆电动自行车,同比去年下降0.2%,这个下降幅度是在我们可控范围之内。下滑是事实,但国家统计局的这个数字未必代表了我们行业的实际数字,因为我们还有一些规模以下企业,同时,规模以上企业在有些省市的增幅是虚假现象,像河南、湖南的增幅,都呈三位数字的增长。因为去年也是这样同比来算,所以下滑的幅度不是很大。1-7月份的营业收入495亿,将近500亿。1-7月规模以上企业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4%。利润23亿,相比去年略有下降,这样的成绩单总体上讲,我觉得是能够接受的。尤其是出口情况特别好:1-7月共出口7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9.6%。照此推算,今年出口很可能达到150万辆。出口额达到3.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以上。特别是越南市场,今年1-7月份我国出口越南的自行车增长了114.5%。由此可见,虽然行业面临了一些困难,如下行压力大,标准问题没有如愿落实,再加上业内大家看法有些不一致,导致一段时间比较沉闷,但哪有一个行业像咱们行业,出口的量和价值能够双增长,而且都在20%~30%,出口不但不下行,反而上扬?因为我们的行业不仅在国内是朝阳行业,在国外也受到认可,而且东南亚地区还在不断地效仿、借鉴我们电动自行车发展的这几条路。我预计,如果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再加上今年剩下的5个月的生产量,我们今年完成3000~3200万辆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拿3200万辆跟去年比,也只下降了10%左右,还要继续努力。但是我们电动三轮车和电动四轮车的成绩单还会弥补电动两轮车的不足。整个行业GDP的总量跟去年是可以持乎的,以上是我感觉有些底气的几个方面。

要说没底气的方面,就是下行的压力依旧比较大。我们这次调研八十几家企业,调查的结果也是这样,特别是电动两轮车的状况不如电动三轮车也不如电动四轮车。骨干企业的下降幅度在5%~8%左右,加上规模以下的企业,整体的降幅在10%~15%左右,这是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去年只是出现拐点,而今年已经不是拐点问题,而是开始往下走。下行压力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的压力:一、产品仍然同质化比较严重;二、产品低端化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低端产能过剩;三、压力是现在赚不到钱了,在商言商,赚不到钱还是不行的;第四个压力就是消费升级产生的压力,不是说2个亿保有量就没有消费需求了,是消费升级之后,我们生产不出来那样的升级产品。关于消费升级,我分析了一下,大家也考虑考虑。过去我们打的是价格战,城市不行往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历来是个不错的战略,但现在农村被电商包围了。另外,农村需要的是更实惠、更耐用的东西,常常和升级没有关系。在农村,谈升级为时过早。但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带来了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原来这种需求是2个亿,但潜在的需求我们研究过吗?今后的城市,消费升级之后的电动自行车需求,应该是潜在需求的主力军,这种人群乐于高端消费,就是缺少可消费的产品。昨天我在雅迪年会上听专家讲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东阿阿胶多少年之前很便宜,一斤50元钱,大伙也不觉得是什么太好的东西,但经过后来若干年不断地涨价,现在2000元一斤甚至还买不到,但高端消费人群的购买欲望并没有被价格止住。所以说,行业消费升级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拿不出相匹配的升级产品来,就永远是挣小钱或者挣不到钱。有的企业想做一些社会公益或尽一些社会责任,但囊中羞涩。做企业和行业也一定是要挣钱的。再一个就是现在我们的400多家企业,多数还没有走出价格战的误区,打价格战的企业永远是挺不起腰杆儿的企业。价格战打的结果是整个行业全都处于低位运行;电商的进入使原有的渠道优势受到了冲击;还有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所形成的压力,再加上新国标迟迟不出台也带来了一些麻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稳定性和士气,这是目前真实的现状。行业面临的下行压力和面临的各种挑战,大家要有思想准备。

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未来之路怎么走,我觉得大家要关注四个问题。

1.要搞清楚行业定位问题。我们的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的行业就是低碳、环保的行业,这是行业本身的属性。我们是生态行业,是绿色发展的行业。为了电动自行车能够走出更加宽广的路,我们把行业定位为涵盖传统自行车及新能源交通车辆,涵盖一轮、两轮、三轮、四轮。它环保低碳的属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社会刚性需求,是它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源泉,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行业要永远充满信心。另外,行业人如何定位自己的行业?应该为企业和会员服务,那就是行业的定位。我明确地和轻工主管部门讲,我们每年的报表中就是涵盖了一轮、两轮和三轮、四轮。咱们现在搞电动自行车就要搞出点名堂来,这样才能明确企业的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路径。在这个发展路径中,有的可以专做两轮,有的可以专做三轮,有的可以专做四轮,有的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的特点。我觉得目前行业拓展的面还没有完全铺开,企业的思路还不够开阔,这是一个问题。

2.是行业的重组问题。三四年前我曾说过希望行业企业能降到80家左右,当时还是2600家的时候。现在,规模以上企业就是400家,而且真正树立品牌的有70多家,这是雅迪年会上一位专家给出的统计数字。我说70多家都不一定有,可能企业还有但品牌没有树立起来,但这样企业的产品何人敢买?就我们行业而言,现在的企业数量还是多,我希望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企业的数量真正做到80家以下,前10名或者前5名是行业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还可以浓缩,浓缩到两三家。一定时候电动自行车企业也能到这种程度,这就说明我们行业在进步,在转型升级。重组问题是有条件的,我们可以整合一部分,不要盲目守着牌子。整合由市场决定,是很痛苦的,所以要考虑到企业整合之后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3.要考虑产品的升级换代。所谓二次创业,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和第一次创业生产的产品是有区别的,科技含量应该更高,核心技术应该更强,品牌的影响力更广,以及老百姓使用该产品所产生的幸福感更强。升级换代不仅是产品的升级,而是要消费升级促产品升级,产品升级推动消费升级,一定要把生产过程升级提到议事日程。生产过程的升级包括什么?包括生产管理、生产设备等,3D打印技术和机器人就是很好的代表。最终就是我们的产品要高端,生产过程要智能。这就是要往产品的升级换代方面走,不走没出路。

要关注的就是互联网的转型。我曾经有

篇文章专门讲过“互联网+”对行业的

影响。互联网转型的核心就是一句话:跳出企业看行业,跳出今天找未来。实际就是大数据的转型。互联网转型不是简单的谁加谁的问题,行业谨记做好三件事:一是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造企业内外部;二是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内部所有流程,包括生产、管理、物流、财务和人才培训等等,都用信息化手段;三是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与消费者的关系。做好这3件事就是互联网转型,就是“跳出企业看行业,跳出今天找未来”的最好诠释。

20字方针达成共识

关于电动自行车标准问题,在“十三稿”上报之后,我们进行了全行业的调研,涉及80多家单位。9月29日,我们在无锡召开了协调小组扩大会议,达成了行业在标准问题上新的共识,手拉得更紧了。10月8日,我们正式以中国自行车协会名义给4个部委打了报告,提出来5个层面的20字方针:一是面对行业这些变化,我们要“慎重处置”。所有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国家的任何法律法规,包括地方的法规,我们希望更加慎重地处置。因为电动自行车和社会关联度太高了,它是新能源最主要的载体,又是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重要载体。对这样一个行业,我们希望国家出台的任何的法律法规都做到慎重处置。二是“重新考量”,希望相关部门对主流诉求能做重新考虑。因为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智能化会减少一些功能体验,比如脚蹬,智能化就不需要脚蹬,并且脚蹬也存在安全问题。同时,我们提出三种车型就是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需要各种类型的车。城市监管和农村监管是有差别的,有差别才有政策。三是提出“研究调整”。既然我们有诉求,就希望国家能进行调整,现在行业有接受不了的情况出现。四是“计划延缓”。本来计划年底出台也只好放缓,调研工作客观上也造成了计划延缓。最后一条要求,就是办任何事情要“有效推进”。总结一下即为:慎重处置、重新考量、研究调整、计划延缓、有效推进。这20字方针在9月29日无锡召开的协调小组扩大会议上得到了全体与会同志的一致认可,大家共同承担这个决策的历史责任。

报告已上报,下一步可能会有几种结果。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手拉手,往前走”!

猜你喜欢
电动升级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电动自行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回暖与升级
MINI 电动概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