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方式

2015-04-29 07:26李德金
大观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舞舞蹈主体

李德金

一、表演方式与舞蹈表演方式

(一)表演方式的界定

表演是指在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形式中,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方式。方式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或可用以规定或认可的方法和形式。表演方式即通过规定或认可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的对生活的表现或重现。

在戏剧中,“表演”一词特指演员的形象创作,是通过演员的演出完成的,它是演出艺术表现形式的主体。戏剧与电影的表演艺术是指演员在虚拟的环境下以动作进行人物塑造表演的过程。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要求演员有深切的体验及准确的外部体现,还要求清晰洪亮的声音和適度的夸张,演员的表演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

(二)舞蹈表演方式的两个层面

舞蹈表演是以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的特征在于,演员是表演实践的主体。舞蹈演员既受作品的制约,但又是编导构思的被动实现者,具有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舞蹈表演对身体技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不经长期艰苦的基本训练,就无法进入创造实践。

舞蹈演员的表演,要经历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的过程。表演者须先学习掌握某一角色的动作、姿态等外部技术后,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具体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把握其个性特点,给身体动作(技巧)以内心依据,塑造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术形象。舞蹈表演中,“神”是通过“形”来体现的,完全脱离“形”的“神”,是空幻的;而单纯的形似,则会使舞蹈形象苍白无力。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在创作角色时,总是要求自己形神兼备。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方式

(一)“一情独往,万象俱开”

中国民族民间舞源于民众自发性的自娱自乐,因此真实与自然便成为它本真的形态,这种自然形态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随意性,民间舞不拘泥于程式化的演出形式,随时随地都可以表演,表演也未必经过事先排练,而是即兴成分居多,这种随意性使得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很近,甚至互为一体,情到浓时不分你我,自娱自乐;第二,模仿性,民间舞表演者多是普通百姓,舞蹈时所表现的内容一般来源于日常劳作生活与崇拜信仰的动植物图腾,这种模仿不以惟妙惟肖的表演为最高要求,而是注重对模仿对象的心里尊重;第三,生动性,民间舞随时随刻发生在百姓身边,朴实而不着一丝浮华,情感的真实流露使观者感同身受、倍感亲切;第四,情绪性,情感是民间舞创作的源泉和生命力,情感也是民间舞能始终与人民共存的根本动力,人类丰富饱满的情绪带给民间舞多变而又深刻的表现力,正是那些欢快的、深沉的、戏谑的、浓重的情绪,引发出时而狂放、时而婉转,不拘一格,折射人间百态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在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真实、自然的本真形态分析过后,我们发现以上四点特征所集中体现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生发与表达几乎与“量化”概念少有关联,如果非要从“量”上去度量它,那么唯有“情”是一种量的积累,愈发浓厚的感情可以造就愈发动人的民间舞,人们关注的、欣赏的、赞美的一切都是民间舞的情之深切而非量的多少。如朝鲜族舞蹈《扇骨》,通过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编排手法,表现出一种经历过世态炎凉而又坚韧不拔,不顾一切阻挠,不惧挫败的精神与骨气。舞蹈中演员随气息下沉而几乎后坠至地面的下腰动作,以及迅速复而折起的弹性力量,充分显示出作品主题所包含的隐忍、坚韧、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该动作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具有沉郁顿挫感的气息配合,其次则是巧妙地将反弹力量运用于下腰过程之中,使得动作松弛有度、紧而不僵,由一种出其不意、略带“悬”妙的感觉引发出职业民间舞者不可估量的身体张力。

(二)民族主人自信高扬

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想强调主体性,强调主体精神的表现性,不只是因为它基于中国古代意识背景和文化渊源。这种背景和文化渊源,就是传统的“天人之学”始终对人的精神能动性加以强调。由于中国人习惯于从自身经验去体验、推断、思考问题,所以对于心与艺术的关系,主要是从人自身的语言声音和动作形体的艺术表现来谈及,所谓的“诗”、“歌”、“舞”,都不需要借助外在工具,而以人自身为审美物化的物质媒介,是心灵与肉体、精神与感觉直接传达表现的艺术形式。从这样与心灵无任何间隔的、灵肉合为一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出发,而得到心灵体验及其理论上的升华,当然是一种极端心理型、自我表现型的艺术审美思路。“心为物之君”,“艺为心之表”,中国传统哲学并不偏重对外在世界的追求,而是偏重对人的自身内在价值的探索。对主体精神的高扬使中国艺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特别的强调,但又始终不脱离、不摈弃自然,而是强调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统一,成就理想人格。

中国民族民间舞就是这种高扬主体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主体是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自强不息的数千万“龙的传人”。中国人所以称作“龙的子孙”,是因为每个民族成员都把自己看做一个“真正的龙种”,所以心态上才能“傲视群雄”。这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与民族自信,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根性”意识与观念。无论哪种舞蹈形态,或苍劲,或戏谑,或炽热,或温婉,都呈现着内在境界上的“大气”与“恒定”。[]这实际上就是人类在审美王国中所追求的一种生命和精神的自由境界,一种人生与社会的最高境界,一种理想人格的崇高境界。

正是这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心态,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它独有的那份“气定神闲”和对自我表达的肯定与直接。从民间艺人到职业舞者,从几岁顽童到古稀老人,民间舞那些相同的动作体现在不同人身上,便可以演化出完全不同的气质感觉,而无论哪种感觉,又都共同涌现出鲜活、沸腾、情真意切的审美感受。这份充实的自我表达,无关日夜、雨雪,无关乡间、炕头,不在乎肢体是否修长,无所谓服装是否华丽,但每一次出手、划脚,每一次凝目、蹙眉,都来源于舞者发自心底的对生活的感慨和咏唱,来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耕耘、自给自足的精神供养。这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又一特性,即民族自信所成就的肢体魅力。

猜你喜欢
民间舞舞蹈主体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我和舞蹈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