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锋
摘 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的分析,探讨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开展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开设通识课程和大学四年连续教育措施,从培养目标、教育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探索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参考。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1-62-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problems and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Taking the measures of offering general courses and four consecutive year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education methods,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so on,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mode; general education; student
0 引言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能力[1]。此后,国内外对信息素养展开了广泛研究。
1 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
信息素养体现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一般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2]。目前,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中。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就将信息素养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课程,在各个大学开展多个信息素养项目以培育国民的信息素养意识;英国1988年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国家统一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全民的信息素质;法国从1985年开始,在中小学开展“科学与技术”课程;1985年,日本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信息素养[3]。而我国广大地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当今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社会中,大学生信息素养就是指学生信息意识、能力、创新等综合能力,可以满足其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信息需求[4]。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生才能高效地获取、使用和评价信息,有效的展开信息交流活动;信息素养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注重信息素养培养可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其日后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此外,信息素养教育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遵守信息道德与伦理。因此,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现状
随着信息教育的普及,学生的信息能力和意识逐渐增强,但是与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还有差距,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5]。
3.1 学校对信息素养教育不重视,学生信息意识淡薄
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未能引起重视,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院系和教师都没有真正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没有设置相应课程和考核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信息素养没有作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能力教育,忽视信息检索与信息道德方面的培养。这些都导致大学生信息意识淡漠。
3.2 课程开设不合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相关院系开设的信息类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在教学模式、内容设置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课程体系不完备,课程内容不合理,学生仅在低年级时学习一、两门信息类课程,而高年级的信息素养教育完全处于空白;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需求未作区分,课程开设与学生专业结合较少。此外,用于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和应用能力的信息检索相关课程也没有开设。
3.3 对大学生信息行为特点认识不足,学生信息道德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当前学生使用手机终端上网获取信息比较普遍,而学校提供的主要还是传统的信息数据和途径;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很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也缺少对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许多学生热衷于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证书,但是对于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查找所需资源,进行信息应用和处理的能力差强人意。
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由于教学中对信息道德教育的忽视,造成学生不了解信息道德内容并经常出现不当行为。比如学生信息伦理缺失,学术论文抄袭频发,对大量信息的判断力和克制力不足;还有学生上网成瘾,参与网络信息犯罪,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侵犯他人隐私等种种信息道德滑坡现象出现。
3.4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信息素养就是教师在驾驭信息技术方面所具备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6]。当前,地方高校都没有专门的信息素养教学队伍,而现有兼职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不高,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知识技术严重老化,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此外,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有待改进。
3.5 图书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服务设施。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利用率不是很充分,很多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主要表现为借还书,用作考研复习场所;对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期刊和图书的使用和检索缺乏了解,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料收集的能力欠佳。
4 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本文针对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4.1 开设通识课程,结合专业完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和信息类公共课程是目前地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信息类公共课可以将信息素养的内容融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相关课程中,主要侧重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则能提供获取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其开设内容和授课形式也相对灵活,在信息素养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信息需求,院系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自主开设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信息通识课程,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院系的课程计划;通过把信息素养知识和专业知识整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能解决学生学习信息课程兴趣不高等问题,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4.2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丰富信息素养培养方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效果。学校应当为这些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机会,提高其信息能力和教学能力。在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在教学方式上,应当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教学,鼓励学生社团举办相关信息活动、利用板报宣传等措施,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4.3 完善信息素养大学四年的连续教育机制
信息素养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可以依据学科和年级的不同设定培养目标,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大学四年。大一时期,主要学习信息检索和应用的基础知识(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信息素养概论、C语言等),使学生具备基本信息能力并初步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在大二和大三时期,可以进行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可以开设现代文献检索技术、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与信息伦理等),通过多门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应该具备的专业信息素养并掌握中外文专业检索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的能力并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则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各种检索工具、运用信息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引领其尽快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
4.4 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
可以结合思想道德课程、宣传画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形式长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和宣传,促使学生遵循信息道德准则,规范个人行为,尊重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信息品德,面对各种信息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在教育方式上,尽量减少说教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信息素养知识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信息道德建设的兴趣。
4.5 图书馆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可以对大学生信息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宣传,在新生的入馆教育中详细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馆内布局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其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与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相关的讲座和培训,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再次,可以考虑让部分馆员开设文检通识课,教授学生信息检索的原理与方法,电子资源的获取方法和检索技巧;最后,图书馆还可以加强和其他院系部门的合作,采购师生急需的信息资源,实现对现有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4.6 建立对信息素养有效的评价机制
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是人们获得、利用信息资源的一种能力。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考核指标方面,可以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来综合衡量。对于信息道德的考核,可以改为完成课程论文,让学生在写课程论文过程中查阅和整理资料,从而进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信息意识的考核,则可以通过举办信息素养知识比赛、专题报告、个人演讲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水平;对于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通过布置具体的实践操作任务来进行全面考核,不同的专业可以布置不同任务;信息知识的考核,则可以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来进行评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多元化的考核,不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
5 结束语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关注。本文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提出将信息素养学习贯穿大学四年和开设通识课程的各种实际措施,探讨开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构建适用于地方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为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Zurkowski, P.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ties[Z].U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74.
[2] 田广琴.高校信息素养国内外研究综述[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34(3):104-107
[3] 吴翠花,刘凤英.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
论坛,2014.5:242-244
[4] 宋海艳,余晓蔚,潘卫.高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4.7:11-14
[5] 李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1:40-44
[6] 赵婧,李永杰.信息技术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应有之义[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4.34(1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