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景观建设环境分析

2015-04-29 06:04杨魁杨雪
大观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校

杨魁 杨雪

摘要:很多校园的新校区景观建设出现了空间尺度的极度夸张、交通组织的不合理性、人文关怀的丧失、空间利用的低效率性、生态环境破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忽略了对人类自身存在的思考和对普通校园人群的情感关注,破坏了传统校园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造成了人们对新校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丧失。本文分析新校区景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景观、新校区文化的特殊性以及新校区文化景观空间和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校区;景观环境;高校

一、新校区景观建筑尺度分析

新校区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大,而新校区景观建设中为追求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设计者往往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但这样的景观环境设计建立后却使得身在其中的人群感觉并不舒服,空旷的尺度感与校园人群的心理需求、交通的便捷需求相违背,这就失去了原本校园环境中所特有的安宁、宜人的氛围。如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中心入口轴线,由于尺度过大,没有更多考虑到校园人群的步行感受,使人从大门走到主体图书馆建筑需要消耗很大体力,并且无树木遮挡的硬质广场在夏天令人倍感炎热。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大尺度中轴线学江安校区的700米的水池轴线也造成了极度空旷的感受与水池生态维护问题。

二、新校区景观场所文化性与地域性

场所是由特定环境、特定的人与特定的建筑物通过相互间的积极作用产生的整体,而大学校园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环境的特定场所,是提供包括学生、教师、来访者偶然相遇、交流、休憩、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继承发展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场所。它具有一定的领域性,这里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一环境的排外性控制。它一方而要实现对于校园环境空间的占据,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向心性和凝聚力。在这一空间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靠着教育的维系,分享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承袭着教学相长的学习风尚。

通过对场所的朔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特定的可识别的区域环境,最终通过领域感与场所精神形成具有归属性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校园的文化性在现代高校新校区的规划中具有突出意义,它的营造既包括物质环境的内容,又包括精神环境的内容,如果说建筑实体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使用空间,侧重物质需求,那么景观环境则侧重精神需求,景观环境对于形成一个完善的,富有人文精神和场所精神的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处于一定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其景观场所精神必然要表现出不同地域的自然、地域和文化的特征,关注空间与生活的契合,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建成的景观环境满足广大师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需求,成为与他们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特征和特别意义的场所。

从大学校园的历史沿革中挖掘历史文脉中最富有特色的符号,作为环境设计元素,交融于设计之中,展示历史与活力,相关的环境要素包括建筑、古树、小品等;比如历史建筑主要是通过其立面、色彩和材质来传达历史,所以新建筑如果能够尊重这些要素,就可以保留这种历史氛围;再比如对古树的保护和利用,在环境中设置承载校园曾经的历史信息的小品等,都是营造场所文化性的重要手段。同时结合不同高校其它特质的差异,来体现新校区校园的个性。高校新校区校园的景观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应与其它类型区别开来,体现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在设计理念和风格上,应注重体现科学丈化的理性、秩序、高雅、纯朴、自然的格调。

三、新校区景观建筑应与地域文脉相互结合

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视觉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就是保留或发挥这种场所精神。而现今的设计很难保留原有时地形地貌,尤其是高校新区环境规划,由于从规划到建设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建设的强度和速度迅猛,同时在规划理念上受到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盲目追求校园形态的对称、宏伟、壮观,往往很难保留或发挥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优势,填埋基地中原有的池塘、挖掉山体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是一种切断当地建筑、城市、自然文脉,忽视地域精神的设计手法。

忽视新老校区内在文化的延续性。很多高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几代教师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老校区生生不息地传承文化、播撤文明、教书育人,形成了剪不断的各自独有的文化的根,这种自身传统和校园文化如果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发生缺失和断裂将是巨大的遗憾。老校区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浓厚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建筑和以及景观营造或是无形的人文教化,逐步弥补新校区“阅历”太浅的缺憾。新校区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校园文化通过学者的治学经验、校园风格和学生积累的社会声誉一代代的传承过程。而我国许多高校新校区在环境建设当中为追求新颖,大胆的景观设计效果,往往忽略新老校区之间文脉的延续,文化的渗透,造成了环境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缺失或脱节。

景点品位不足,主题性景点的内涵表达过于直自白。高校校园环境具有特殊的凝聚功能、朔造功能和教育功能,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文明的师生群体、共同构成了和谐高雅的大学文化景观,既营造了高层次、高格调的文化环境,又营造了和谐幽雅、富有生机的校园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者和学子的情操和素质。而现在的高校新区比较缺少这种氛围,校园中比较常见的塑像要么过于平俗、要么过于直露、要么过于夸张,缺少平等亲切、耐人寻味的气氛和艺术水平,在菜种程度上反而降低了高校新区的文化品位。

未能统筹考虑建筑、景观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一般从总体规划的角度来说,大致包括几个功能: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教工生活区、后勤基建区。校园户外环境可分为小范围的专用特定场所与大范围的公共活动空间,每个学生、教师和职员都可能有一个工作或学习的基地,他们的日常校园活动围绕基地空间展开。对于大多数校园使用者来说,校园景观对提高富于想象力的校园生话氛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校园景观空间却常被简单地视为校园建筑布局后的剩余部分,而导致后期的景观处理感受差。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新校区的景观建设,归纳出了关于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特点,总结出新校区文化景观建设中尺度空间,景观与文化相结合等原则,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设高校新校区景观的思考途径,希望能使我国的高校新校区景观设计向更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