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昂
从位于刈谷市的电装总部出发,要经过至少1个多小时的高速路程才能到达电装的西尾工厂所在地,由于位置比较偏远,因此这里被电装总部的人戏称为“乡下”。不过,也许正是凭借着“乡下人”所特有的质朴和执著,电装得以打造出精湛的产品品质,并心无旁骛地钻研出领先的汽车技术,这也使得电装成功地从名古屋的乡下“走出去”,并持续多年驰骋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当之无愧的“NO.1”。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正是由于坚忍踏实的电装的存在,才使得丰田能够成就汽车销量“世界第一”的辉煌。
乡下人的“口号”
其实,相对于东京、大阪等“国际大都市”,电装总部的所在地日本爱知县首府——名古屋(Nagoya),在日本国内也以民风淳朴,甚至“愚直”(固执、执着)而著称。不过,这里却是日本战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著名的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出生于以名古屋为中心的爱知县内。而现在,作为中京工业的核心地带——名古屋不但云集了日本重要的工业企业,还是世界销量第一的汽车厂商“丰田”的故乡。
而日本电装公司就是1949年从丰田汽车公司独立出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电装公司在环保、发动机管理、车身电子产品、驾驶控制与安全、信息和通讯等领域为全球主要的整车企业提供着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顶级供应商,电装目前已发展为日本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23家关联公司,集团员工数达146,714名(数据截至2015年3月31日)。
“面向世界与未来,创造全新的价值,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人们也许很难相信这种“口号”式的宣言是出自于一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这却是电装公司所提出的企业基本理念。事实上,电装还真的有自己企业的口号:“守护地球和生命,为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不但如此,电装还制定了自己的“长期方针”——面向全社会:发挥在汽车行业积累的核心技术,为社会做贡献;面向汽车社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汽车社会做贡献。电装集团广报部部长泽芳彦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装并不强调产品的简单“制造”,更重视“造物”。这也是日本工业企业的传统,二战后,日本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有很大一部分依靠的就是他们对于“造物”的追求,即在细节和工艺上不断精益求精。对于电装来说,在“造物”中最重要的即“技术”和“人”(技术人员·技能人员),也就是说——“造物即造人”。目前,电装集团的重点事业领域包括:发展环保、安心·安全的产品,以及提升市场销售,开拓新事业,提升海外市场分额。“通过开发最尖端的技术,将我们的成本竞争力、产品品质、节能效果提升N倍或缩减到1/N。”
“造物”的典范
位于爱知县西尾市的电装西尾工厂应该就是电装实践“造物”理念的典范。
乍看上去,与国内新兴制造企业宽敞明亮、设备崭新的厂房相比,西尾工厂显得陈旧了些,生产车间也显得略为狭小拥挤,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整个工厂的生产秩序却井井有条,工人们也显得忙而不乱。有意思的是,在主要车间入口处的墙面上,醒目地陈列着工厂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日本政府颁布的“经济产业大臣奖”。
“工厂所在地原来是一座山,工厂是把山炸了之后建的。”西尾工厂“领先工厂推进部”的负责人久保担当部长告诉记者,由于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电装的西尾工厂被修建在西尾市郊的一座大山上,这个位于山麓上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理资源来修建厂房,因此,在不同的厂区,甚至连海拔高度也不相同,其中南部工厂的海㎡高度是30m,而东部工厂的海拔高度则有55m。
1970年开业的这个工厂,到现在已经有45年的历史。作为电装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据点(日本语,即“基地”的意思),西尾工厂整个厂区的占地面积为119万㎡,其中建筑面积有61.5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工厂的)大小相当于北京鸟巢的16倍左右”,为了让参观者有更准确的体会,西尾工厂“领先工厂推进部”的负责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看得出,他比较熟悉中国的情况。据介绍,现在,电装在西尾工厂工作的员工共有8500人左右,该工厂主要生产的产品有:柴油燃料喷射装置、汽油燃料喷射装置、车用空调、散热器、铝铸件、锻造零件等。
“电装自创业以来一直专注于内制技术的研发,电装的价值观就是追求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高效率、高品质,”久保说。而所谓的“内制”,就是从零件到产品一切的东西都不是从外面买,而是全程自己生产,这种生产的特征类似于普通的家庭料理,“既便宜又好吃”。因此,电装生产工厂的专业设备都是他们自己研发的,在市场上买不到同样的东西。
电装“领先工厂”的概念也是电装“造物”哲学的一部分,据久保介绍,所谓“领先”的意思是“拥有绝对优势”,也就是“以显著差距优于第二名及其他对手的状态”。电装的领先工厂有四大“支柱”:一个是N分之一,还有自动化、标准化和物联网,通过这些“支柱”,支持着领先工厂的运行,其真正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此外,电装还通过“并行工程”进行领先工厂的建设。并行工程指的是,在产品设计初期,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也参与研发。不仅仅是新产品研发,包括产品的升级换代,也是从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同时着手进行,以此来确保电装实现“用世界第一的生产线生产世界第一的产品”。
作为电装的“领先工厂”,西尾工厂近年来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研发了“N分之一设备”,他们也因此而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2012年经济产业大臣奖”。所谓“N分之一设备”就是以产品加工所需的最低需求为出发点,将原来的大型设备变为原有投入“N分之一”的设备。他们开发的130吨的小型电动压铸机替代了以前所使用的500吨大型油压压铸机,被广泛使用在电装全球各个生产工厂,不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电装全球“领先工厂”的建设。
问与答:
记者:近年电装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情况怎么样?对于全球市场的拓展,电装会遵循什么样的投资原则,是否会发生变化?今后重点会投资哪些市场?
泽芳彦:其实目前电装在全球各个地区的投资基本已经达到已有的要求,可以说告一段落了。在短期计划中,我们不是新建工厂,而是在既有工厂生产中,如何让产品更符合现地的需求,怎么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今后一个努力的方向。目前在电装全球汽车市场来看,中国的产销量都是第一位,肯定是一个重点的地区。从全球各个国家的据点数看,中国也是最多的,目前是29家。另外,东南亚这类新兴市场,如柬埔寨、缅甸,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地区。而已经非常成熟的市场,像美国、欧洲则在稳步的增长。
记者:近年来,全球各大零部件公司进行的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频繁,电装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泽芳彦:电装集团从成立开始到现在,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兼并或收购。理由是,电装希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并且独自掌握相关技术。但是现实情况下,市场变化很快,诸多新技术的发展也非常快。而一项技术构成要素可能是跨领域,、多样化的。在这种环境下,电装希望最基础的核心技术还是由自己公司掌握,在保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在一些比较陌生的领域和其它公司进行合作,采取这种双方共赢的方式。以灵活的策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记者:由于现在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智能汽车的概念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趋势下,电装与IT企业的合作是否会更多?
泽芳彦:IT企业是我们合作对象的一部分,其实合作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像刚才介绍的安全领域产品中,比如对于物品的感知检测技术,实际是很复杂的。其使用的技术包括图像传感、摄像、激光、雷达等等。这些技术中,有我们拥有的,也有不具备的。其中缺失的技术就需要跟外部的公司进行跨领域合作。
记者:泽部长提到“领先工厂”的建设。目前全球有工厂和互联网的结合,建设智能化工厂的说法。请问电装在这方面是否有具体的规划,或者采用了哪些相关技术。
泽芳彦:刚才关于领先工厂的设备介绍,是说把大型设备小型化,并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实际上工厂中是有很多个这样的设备的,一个个串联起来形成一整条生产线。目前电装挑战的不仅仅是将某个设备小型化,还要将整个生产线的面积、空间缩小。而设备间的互动互联,则需要信息传输技术。再扩大看,很多生产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工厂。从工厂整体管理效益化的角度看,也需要运用到信息传输、管理方面的技术,这也是我们从现在开始挑战的一个方向。另外,在电装这种“造物”工厂的建设中,现场的“人”也是最重要的财产。我们非常重视“人”的作用。因此,技术和“人”,是非常关键的两个要素。
记者: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中国目前还没有培育出自己强大汽车零部件工业。很多中国零部件企业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的电装”。电装从一个弱小的企业成功发展为跨国集团,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和中国的企业分享?
泽芳彦:电装在全球很多地方建立据点,“和各个地区的社会包括用户一起成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电装属于制造行业,但是在“造物”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人的作用,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现场一线员工的培养,这些员工在成长之中也会对“造物”提出更多的改善意见。而且员工之间养成相互学习的氛围也非常重要,这是电装发展的基础要素。
也许每天能做的改善只有很小一件事,但是做每天一点,这种积累会形成非常巨大的质的变化。这种每天不起眼的小小积累,最终会带来企业的质变和飞跃,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基础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培养每一个员工成为拥有这种改善意识人也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在每个地区、每个城市建立工厂时,会考虑这个工厂能为当地带来哪些贡献。只有被周围的人接受,我们才在当地进行事业开展,所以我们也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来进行工厂运营的。像刚才也提到了电装精神,我们希望在工厂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遵从电装群策群力这种精神。只有为当地做出贡献,工厂才能够真正发展。这种双方沟通理解是电装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针,就是深化现地采购比例。比如说在中国,我们采购零部件尽量都从当地进行购买。我们也希望在各个地区能够有更多的符合电装品质,并且理解电装这种造物方式的供应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