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奶奶: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2015-04-29 00:44赵晓兰
党员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胡麻秀英媳妇

赵晓兰

77岁开始作画的美国摩西奶奶享誉全球,而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现居上海的秀英奶奶(本名秦秀英),被称为中国版的摩西奶奶。她只上过一年半小学,60多岁重新识字画画,在儿子和媳妇的影响下,写起了自然笔记,最近出版新书《胡麻的天空》,被网友称为“好学婆婆”。她的经历也再次向世人说明: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牛头不烂,多费两炉柴炭”

“有了动物,人的生活也能多一点活乐,没有了动物,鸡不叫,狗不咬,甚声音也没有,人就觉得冷冷清清的……”

“夏天的胡麻花开成一片一片的,头顶上是蓝盈盈的天,地里头是蓝盈盈的胡麻花。胡麻开花一片蓝,唱上个山曲解心宽……”

在《胡麻的天空》里,68岁的秀英奶奶记述了她对世界的观察。从上海闸北公园里的落叶、昆明蝴蝶谷的蝴蝶,到内蒙古河套公园里的月季,从回忆往昔到记录当下,她用笔画下图案,着以鲜明的色调,配上朴拙的文字,形成了一篇篇赏心悦目的作品。

秀英奶奶原本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人生的戏剧性转变开始于2011年。这年,儿子吕永林和媳妇芮东莉把她从内蒙古接到上海,第二天带她去公园,照下许多相片。回到家,儿媳把照片输入电脑,并拿出纸和笔,让婆婆照着屏幕画下来。几十年都不曾碰过笔的老人为了不让晚辈失望,用颤巍巍的手,画了一朵蒲公英,一朵二月蓝,还有一条毛毛虫。

后来,儿子和媳妇白天上班后,秀英奶奶就一个人去闸北公园锻炼、散步,看见好看的花,就把掉在地上的花瓣和叶子捡回家照着画。身为出版社编辑、古汉语博士的儿媳妇建议婆婆把时间、地点和天气都写上,这样就成了一则完整的“自然笔记”。

秀英奶奶只读过一年半小学,认识的字屈指可数。为了写好自然笔记,她开始查字典,学会了更多的字词。儿子给她买了本《新华字典》,儿媳妇给她拿来个小本,她就把常用的字一遍又一遍地抄在纸上。起先,她连标点符号都不懂,整个句子连成一长串,后来才知道点上小黑点,接着知道有逗号、句号。《新华字典》被秀英奶奶翻得卷了边,子女要给她买本新的,她却用针线给它缝上了一个大补丁,说:“再来一本,也禁不住我这么个翻哇。”

当了一辈子文盲,要重新开始学文化,对于这位“忘性比记性大”的六旬老人来说,摆在面前的困难像座山一样大。可她有的是耐心:“只要用功学,不怕学不会。俗话说,牛头不烂,多费两炉柴炭。只要时间长,肯定能煮烂。”

2011年10月27日,对秀英奶奶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她画的上海闸北公园里麻雀觅食的图画,被儿媳的一个记者朋友看到,登到了《新闻晨报》的头版。一位农村老太太的“拙作”登上了都市大报,这给了秀英奶奶极大的鼓舞。儿子和媳妇趁热打铁,开始教她用电脑上網,后来还帮她在网上创建了自己的博客。

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2011年末,秀英奶奶回到内蒙古过冬。身边没了儿子和媳妇的督促,她还是坚持不断地翻字典、认字、学电脑,还学会了在网上和儿子、媳妇视频聊天,学会了更新自己的博客。

秀英奶奶的大半辈子在农村劳动中度过。农村的大院,成了秀英奶奶的舞台。 “母亲一出来,大大小小的动物就会往她身边凑……母亲不慌不忙的,先是给羊抱草,再给鸡撒食,然后喂猪,给骡子上料,猫和狗一直跟着。”这是儿子吕永林回忆里的画面。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秀英奶奶的丈夫在镇上开了个小型木材加工厂,为了一家团聚,她从农村搬到小镇。之后,她开了个小卖部,守着一个小柜台,天天把它擦得锃亮。而她自己的天地却变得狭窄了。不久工厂倒闭,二女儿下岗、儿子下岗、大女婿去世、丈夫去世……各种不顺遂,使她的生活更加黯淡无光。

即便被二儿子接到大城市上海,儿女们孝顺体贴,秀英奶奶仍然感到不自在。让她耿耿于怀的是一次到菜市场买葱,听不懂上海话,“用一块钱买了一棵葱”。还有一次去超市里买盐,她问售货员“咸盐在哪儿卖”,结果售货员一听笑弯了腰。这一笑,秀英奶奶往心里去了。她觉得委屈、憋闷,和大城市里的人没法沟通。后来便更寡言少语,在儿女们看来,老人实在寂寞。

直到开始画画和写自然笔记,秀英奶奶终于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找到了一种与自然、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她又写起农事笔记、社会笔记。在她的笔下,往事如涓涓细流,不断呈现,有个人的体验、家族的历史,亦可见大时代的影子。

“社员干活磨洋工,下地人等人,回家人挤人。就这样,社员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穷,地也是一年比一年瘦”,记录着分田到户前人们的心态;“三月三人们要蒸寒燕燕,七月十五蒸面人人,八月十五烙月饼”,记录着独特的民俗……作家刘震云作了如此评价:“个体生命的历史之中,已经包含着族群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全靠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现在婆婆开朗多了,有时候管我叫师傅,我们俩现在是亦师亦友的感觉。”儿媳妇芮东莉很高兴。

在儿媳的印象中,原来婆婆是一个可怜的老太太。一生贫穷,生活苦闷,性格自卑,老伴早逝后,更加孤苦,“但凡见到个人,坐下来了就跟你絮叨以前的苦难生活。有点像祥林嫂,诉起苦来,没完没了的。我除了当个聆听者,什么也做不了”。

现在的秀英奶奶创造了价值,收获了自信,新书出版,还将收到一笔版税,这对她来说可是一辈子都没有赚到过的一笔巨款。“要说我一个农民,怎么出书了呢?”“名利双收”的秀英奶奶感慨,这一路能够坚持下来,全靠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儿子媳妇把很多精力放到了我的身上。学电脑的时候,我一开始连字母有大小写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儿媳妇教我,我怎么也学不会。第二天轮到儿子教我,我刚开始学会了,过了一会儿又忘了,儿子都急了。我知道他们的苦心”。

秀英奶奶不知道的是,她刚学着更新博客时,儿子和媳妇为了鼓励她,私底下变换着网名给她写留言、写评论,每当看到妈妈礼貌的回复,他们俩私下里是既好笑,又欣慰。

秀英奶奶说,一开始,她画画、写字是为了“取悦”子女,多少有些不情愿。但后来,这成了她自觉的行动。现在,她还收起了徒弟,让自己的妹妹秦秀平也开始学着写自然笔记。

秀英奶奶还保持着更新博客的习惯,有网友鼓励她再接再厉,秀英奶奶回复:“我会保持下去,永不放弃!”还有人让她介绍经验,她回答:“我没学过画画,但有耐心,胆子也算大,不怕在纸上画出来的东西不像。只要肯坚持,就会越来越好。”

但最近的秀英奶奶又陷入了新的烦恼。有个老年大学邀请她去做讲座,这让她很为难:“平时拿起纸、拿起笔来,画一画、写一写还可以,讲话就不行了,那么多的人听,讲得不好就让人笑话了。”在儿子和媳妇的帮助下,她开始备课、做PPT,“很辛苦,但学无止境啊”。

猜你喜欢
胡麻秀英媳妇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同期听力(六)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无言的丰碑——记中铁一院胡麻岭隧道设计科研攻坚战
两个字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
搂着媳妇
娶个媳妇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