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
“我不能丢重庆人的脸,自己表现如何,就代表着重庆人表现咋样。咱重庆人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所以我一定要把专业干精。”这是重庆开县“崽儿”、东海舰队某部扫雷班班长谭爱锋的铮铮誓言。
“他把兵当出军事专家的味道”
“准备左舷投放灭雷具!”今年1月5日晨,碧波万顷的东海某海域,风高浪急。随着一声低沉有力的指令,东海舰队猎扫雷舰霍邱舰进入战时状态,一场反水雷作战实训拉开战幕。
这是东海舰队某部2015年的首次远航训练,霍邱舰是这次远航训练的主力舰之一,而猎扫雷是重要的训练科目。
声纳搜寻、目标定位、投放灭雷具,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紧张进行着。一米多高的海浪拍击舰身引起的剧烈摇晃,在提醒着每一个参与者,这是一次近乎实战的训练。
引导、靠近、引爆灭雷弹……隐藏在汹涌波涛之下数十米的一枚水雷被猎爆。然后,迅速撤回灭雷具,进行下一次搜索。
海浪还在翻滚,战舰仍在摇晃,没有人能够想到,在这样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作战实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险。
水雷,一种布设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可以利用磁性、噪音、水压等作用起爆,可严重毁伤敌方舰船。因其隐蔽性和巨大威力,对战舰的威胁犹如地雷对步兵的威胁。
“更要命的是,水雷成本低廉、布放简单,但发现和扫除却是世界性难题,甚至至今仍有二战时期的水雷没有被扫除。”谭爱锋只有在提起自己的专业时,才会一改平日的沉默寡言。
事实上,正是因为水雷的威胁性巨大,所以反水雷才会和反潜艇、反导弹一起,被各国海军公认为“三大难题”。
“为了啃下这个难题,谭爱锋可是拼命了!现在,他都可以说是反水雷专家啦!”舰长胡易舟评价起这位属下时,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谭爱锋参与过五次实布实扫实猎水雷训练,参与多项重大演习演练,曾被评为“海军优秀青年”“海军学习成才标兵”,四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并三次荣立三等功。2015年1月9日,谭爱锋被东海舰队评为首届“东海强军先锋”。
“他把一个兵当出了军事专家的味道。”胡易舟说。
“重庆人的脸面我可丢不起”
“我可没舰长说的那么玄乎,我就是被逼出来的。”面对记者,谭爱锋这个黑瘦精干的汉子红着脸,挤出这么一句话。
按照谭爱锋的话,当兵之前,他是一个“落后分子”,之所以选择当兵,是看上了海军那一身潇洒威武的军装。
谭爱锋1976年生于开县岳溪镇,1996年从当时的万州工业学校毕业,进入一家机械厂上班。但缺乏挑战性的工作很快让他厌倦,当年征兵开始,他就毫不犹豫地参军入伍。
谭爱锋入伍后,最先学的是小口径舰炮,从新兵连出来后,他担任过枪炮兵,甚至还干过炊事兵。2000年底,谭爱锋因为各方面的优秀素质,被挑选进入扫雷班。
在海军,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上舰不上扫雷舰,下艇不下猎潜艇。”这是因为扫雷舰空间狭小、条件艰苦,并且磁场辐射极强,甚至可以让数斤重的扳手“站起来”像不倒翁一样晃动起舞。
“其实,条件差我倒不那么在意,但扫雷是门大学问,我得重头学起啊!”谭爱锋别无他法,只有抱着基本教材一点点地啃。
扫雷因为其重要性,世界各国海军都对其技术严格保密,除了基础理论外,很多实战性技术都得靠自己摸索。谭爱锋采取的办法是,抱着书本睡舱室,看到哪部分就走到哪部分,然后放下书本实操。靠着这种看书实操的笨办法,谭爱锋一点一点地摸透了扫雷的各项关键技术。
2004年,谭爱锋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猎扫雷舰霍邱舰上的扫雷班长。在操作流程都尚在测试的情况下,他不仅全面掌握了各项技术,还写下了总共十余万字的资料。这些资料后来不仅成为扫雷的权威教材,甚至成了同类型舰艇改进和定型的依据,连舰艇设计单位都一次次地邀请他去作专题报告。
“说到底,可能还是咱重庆人身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吧。”谭爱锋坦言,战友们都来自五湖四海,自己表现如何,就代表着重庆人表现咋样。
“重庆人的脸面我可丢不起!”谭爱锋说。
家国之间的坚守
从1996年入伍至今,因部队各项任务重,谭爱锋很少回家,甚至与妻子的婚期都三次延后。
采访谭爱锋时,记者将事先录制好的他父母的视频播放给他看,他沉默着,一个劲地流泪。
“读书时知道忠孝难以两全,當了兵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谭爱锋说,父母在家乡一天天变老,而自己却不能常伴左右,这是人生一大憾事。
不止是对父母常抱一份歉疚,对妻子也是如此。
2008年,妻子在家乡开县临产时出现危险,医院需要产妇丈夫在手术单上签字。但彼时,谭爱锋正在随舰队出海执行任务。远在大洋深处的他心里虽清楚妻子的预产期,但因为保密需要,他没有在妻子临产前和她通过一次电话。
去年,在探望妻儿的路上,已经在火车上的谭爱锋接到部队任务通知,半途下了火车就赶回部队了。
如今,妻子与儿子已经来到部队随军,但因为部队任务重,谭爱锋十天半月甚至数月回不了家也是家常便饭。
“从穿上这身军装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很多时候我会亏欠家人。”谭爱锋说,为了弥补家人,他极少参与应酬,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