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惠平
摘 要:学校田径训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教师就田径训练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改进田径训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田径训练;身心发展;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87-01
学校教育不但要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也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身心健康上,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田径训练作为中学体育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实施体育大国战略,如何更好地发挥与提高田径训练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应该是体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田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运动都能够对人体有很重要的影响,有的运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的运动可以使人心理上感到轻松,使不好的情绪发泄出去,还有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等。田径训练毫无疑问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1. 田径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系统
田径训练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全身心的活动过程,经常参与田径训练可以改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经常参与田径训练还可以使人的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得到发展。此外,田径训练还可以降低人的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中学生参与田径训练可以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
2. 田径训练能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水平
中学生田径训练中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作自我评价,并根据自我兴趣、能力选择适合且能够胜任自己的项目,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训练中寻求快乐。田径训练也可以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
3. 田径训练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促进社会交往
在训练中可以形成和改善新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有了合作,有了互动就产生了亲切感与信任感。能使得学生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消除学习压力带来的压抑与孤独感,减少学生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在校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田径训练还可以消除疲劳,降低焦虑与抑郁
田径训练可以提高生理功能,减少疲劳,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的轻微焦虑症与郁症有治疗作用。田径训练还可以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显著作用。
5. 田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力,培养优良作风
运动训练是一项具有长期的、艰苦的、激烈的、对抗的、竞争性特点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与意志努力,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优良作风。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
二、改进学校田径训练的措施
1. 完善田径训练的规章制度,健全训练机制
科学合理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田径训练制度,如《田径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训练奖惩制度》等,确保训练有序、生动、有效地开展。
2.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减轻体育教师负担,提高训练效率
一是按照国家要求核准体育教师工作量,体育教师待遇应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并落实体育教师各种补贴。二是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素质。三是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探索不同训练项目的制胜规律与科学的训练理论与方法,爱岗敬业,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3. 寓游戏于训练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安排体育游戏,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能愉悦身心,对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帮助。真正的健康体育是教学与娱乐相结合的。学生爱体育、爱训练,自主参与训练,可以调节心理、舒缓精神。
4. 提高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识,明确其目的与意义
课前心理辅导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用好了能激发学生联想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运动欲望。学生的自觉主动和热情的学习是其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结束语
学校田径训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田径训练可以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好的田径训练应该是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级教育部门应齐抓管理,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这样才能成功地开展田径训练。
参考文献:
[1]周茜,全雅丽.田径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与运用[J].中国水运,2007(06).
[2]何春毅.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4(05).
[3]朱树友.田径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2007(10).
[4]许志良.浅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5]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