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要让群众“点菜”

2015-04-29 00:44袁文良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12期
关键词:点菜运作贫困地区

袁文良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作周密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成效如何不重视。有农民甚至反映:最近几年来,县里、乡里干部来规划产业发展,出了不少扶贫项目,可最后是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扶贫项目之所以“搞啥亏啥”,让农民“都怕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某些部门把“扶贫工程”看成了“面子工程”,在确定扶贫项目时,习惯于权力做主,往往是通过行政手段,指挥甚至强迫贫困地区的群众参与扶贫项目,而忽略了群众意愿和市场规律。在扶贫项目上马前,缺乏对市场行情的预研预判;在扶贫项目上马后,后续产业链又没有完善,出现断层,以至于市场行情急剧变化之时,不能及时应对,或者根本无法应对。

我们都知道,扶贫帮困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是为了让广大群众走向共同发展致富之路,但扶贫不是简单“送资金”,也不是凭热情“指方向”,更不是凭想象“出项目”,而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让贫困地区的群众自我“点菜”,以确保扶贫项目接地气,从而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使扶贫工作产生长期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扶贫工作要“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因此,开展精准扶贫,关键是要让贫困群众自己“点菜”。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在确立扶贫项目时,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扶贫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实际需求,把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消化后运用,做到因地制宜地扶贫,收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其次,在确定扶贫项目时,要引入市场评估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关注市场变化,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扶贫工作的局部规划与实施内容、运作方式等,以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有效;第三,在扶贫工作中要注重抓基础、抓源头,充分发挥扶贫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技术扶贫、知识扶贫和特色产业扶贫之路,让扶贫对象掌握一两门脱贫技术,从而使贫困群众由过去依靠直接的经济扶贫转向依靠技术实现长期的脱贫。最后,在扶贫项目运作时,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担起扶贫项目的产品营销任务,形成“政府出资金、农户搞生产、企业来销售”的扶贫运作模式,使扶贫对象消除对产品销售问题的担忧。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扶贫项目也不是简单“砸钱”式“输血”,关键是要接地气,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让扶贫对象自己“点菜”,从而制作出一桌桌各具特色的精准“菜肴”,使扶贫对象享受到精准扶贫的实惠。

猜你喜欢
点菜运作贫困地区
点菜接龙
会点菜的人,混得不会太差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疯狂编辑部之点菜风波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奇葩的点菜经历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