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与教育教学、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工作等共同构成学校教育的主体。作为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教师发展不能完全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驱动,更应激活教师个体自主发展意识下的主动发展;不是单一的学科专业化发展,而是在微观的学科教学素养提升的同时,更关注作为教育者在教育理念、实践行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提升;不只是单一的个人发展,还应注重专业化团队的打造,实现由个体向群体的共同发展;不能仅以学科的教学能力来衡量其发展水平,而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行为,从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发展层面上,考量其多方面的素养。
因此,学校教师发展要从重点关注教学能力走向“教育”专业的能力提升,从重点关注个人走向关注整体,提升团队素养,实现团队的文化共生。
我校自2009年起,青年教师成长团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以静心阅读、潜心研究、扎实课堂、融合共生为基础,从教师教学素养提升入手,构建多种交流互动平台,在共性文化中逐步明确自己的教育理想,凝炼教师群体及个体的教育研究专题和教育教学工作特色。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落实,引领他们明确职业理想;通过主题沙龙、经验分享、课堂打磨、主题论坛等多种形式,不断打开教师的视野,拓展实践行为,传承学校文化,形成了新时期“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局前街小学青年教师形象特质,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来在全国、省级基本功、评优课中,6人获一等奖,20余人次获市级基本功、评优课一、二等奖,在常州市每两年一次的市级“五级梯队”的评选中,31人次被评为市级特级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等等,一批有教育情怀、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正在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骨干。
一、审视教师发展误区,创新团队建设
理性地审视传统的教师发展工作,突出地表现为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学历提升而轻素养的涵育。学校对教师学历的提升关注较多,但对学历提升背后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认识不够,教师群体学历虽高但能力相对滞后。二是重行政干预而轻自主意识的培养。学校常常以自上而下的方法“拉郎配”,过多的行政干预,使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相对弱化。三是重学科教学能力而轻教育理念的打造。学校对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关注多,但对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形成关注不够,不少教师或许能打磨出一节优秀的公开课,但日常课却是一潭死水。四是重个体发展而轻团队建设。一些学校集中过多的力量来着力提升某位教师的专业水平,但忽视了作为团队教师发展共性问题的研究,无法实现团队的群体发展,教师团队文化缺失。五是重青年教师发展而轻中、老年教师的发展。关注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中、老年教师发展问题思考不够,平台创设不足,从而影响了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基于此,教师发展不能是简单操作,不能靠行政命令,也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在共性发展中寻求个性发展,用专业化、团队化方式组建教师发展研修团队,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帮助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入职期、拔节期、高原期等不同的阶段明确方向,走出迷茫,实现个体素养的提升,促进团队的共同成长。为此我们由教师的团队主题研修入手,自发组建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团,并分为绿色营队和紫色营队,创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形式与内容。
二、把握节点事件,健全主题式研修的网络结构
(一)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团的设想与定位
1.组织定位:松散的民间团队。青年教师成长团是一个去行政化的组织,由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发起,不同于学校行政组织自上而下式的建制,团队组织推荐一名成员作为联络员,负责团队活动的具体安排,相对松散。
2.价值导向:精神文化的追求。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更重视价值的引领,放飞梦想,交流思想,活动多以沙龙座谈、主题游艺为主,在活动中展开思想交流,辅以教学研讨,倡导在活动中增进情感,增强凝聚力,共通思想,提升能力。
3.活动方式:具有创意的层级互动。青年教师成长团由于人员层次的不同,其成长创生的阶段精神生活也不尽相同。结合不同特点的教师群体,成长团设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团队:绿色营队与紫色营队。绿色营队一般在30周岁以下,主要目标是入格而上格。在教育教学中能遵循教育规律,独立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行为能体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质。紫色营队一般在35周岁以下,主要目标是上格而有格。教育教学工作能体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质,逐步明确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研究专题和教育教学工作特色。
(二)青年教师成长团的运行机制
1.独立运作的推进机制。团队首席联络人为团队发展第一责任人,每学期根据团队发展目标,制定活动规划并具体实施规划,包括读书沙龙、主题演讲、基本功展示、素质竞赛等等。
2.导师负责的引领机制。学校帮助联络,建立学科主任、优秀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素质的提升。每学期由学科主任策划组织的青年教师发展专题活动不少于2次,绿色营队、紫色营队各1次,安排进学科组研训活动。
3.自主发展的展示机制。团队成员除主题活动外,个人研修以团队发展目标为基准,结合个人主动发展目标开展。可自主聘请优秀教师进行引领,独立活动可开放,并记入校本研训的积分。
4.每月主题活动日的常规活动机制。建立每月活动日制度,一般每月第二周的周五为绿色成长营活动日,第四周的周五为紫色成长营活动日。活动日的主题与形式,可以是学期之初的系统预设,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生成。
5.必修反馈、过程共享的促进机制。青年教师成长团核心组织成员,对绿色和紫色营队的成员实行必修反馈、选修共享的过程管理。学校积极提供场地、经费上的支持,通过教师大会、校本研训活动等平台,进行专题活动,展示发展成果,促进智慧成果的共享。
(三)“青年教师成长团”的发展阶段及主题策划与活动
1.探索期:形成基于团队发展的主体架构(2009.4—2010.1)
目标:初步形成青年教师成长团的组织架构及活动策略
思路:形成相对稳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准则,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兴趣,提升团队活动的实效。
主要过程:一是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在个体发展中关注的问题。二是形成团队发展的顶层设计,分不同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团队活动。三是尝试开展多学科共通价值层面的主题研修活动,初步找寻团队活动的基本组织运行方式。
节点事件:一是第一届青年教师成长团(绿营、紫营)组织成立,招募成员。二是开展第一次团队活动。绿营: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紫营:“我的教育理想”主题沙龙活动。三是进行青年教师成长团的期末汇报展示。
实施效果:学校35周岁以下大部分教师自主参与了团队活动,在活动中以阅读为基础平台,以演讲、沙龙为基本组织方式,形成了团队发展的基本组织框架。
2.成型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团队发展运行机制(2010.2—2012.8)
目标:形成具有特色的团队项目活动研究系列。
思路:突破传统的读书、沙龙等团队活动方式,创新学科组、小团队、项目组研修活动,在共通价值、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主要过程:一是围绕共性话题开展统分结合的阅读、实践、研究等活动。二是建立学科组青年教师成长团。
节点事件:一是2010年10月,青年教师成长团接受常州市“三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小组现场指导。二是综合组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经验在市级教育案例评选中获奖,兄弟学校因此而来校观摩与交流。三是2011年秋学期,连续3个月开展教师学科素养(基本功)专项团队研修活动,多位教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实施效果: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运行机制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展示与交流。
3.进阶期: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发展模式(2012.9—2014.8)
目标:教师团队发展学科、集团全覆盖,形成团队活动新形式。
思路:教师团队发展年龄层次向上延伸,组成名师导航团;学科范围、团队人员向全集团、全学科覆盖;团队活动基于数字化方式形成新方式;在区域内放大影响力。
主要过程:一是打造青年教师成长团精品活动。二是基于自主意愿,创生新型交流平台。三是成立45周岁以下的名师导航团。四是以不同方式向区域内进行辐射。
节点事件:一是2012年10月,“生命关怀”教育理念研讨会专门开辟青年教师论坛,引起广泛关注。二是2012年12月,名师导航团成立,由51周岁的数学老师顾建农开展主题课堂展示及讲座。
实施效果:校内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实现了数字化平台交流,活动在区域内的其他学校得到不同形式的推广。
三、多维融合,项目策划:从教育理念到实践研究
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以教师的自主需求为载体,以学校多元平台创设为基础,以团队自主研修为方式,为不同层次教师开辟了一条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明晰并形成团队发展的阶段目标
青年教师成长团立足于团队发展的主体目标追求,以本团队发展现状设置阶段目标,以一个个阶段性的发展成就长远的、整体的发展。
如紫色团队,就拟定了五个方面的阶段发展目标:第一,形成完善高效的团队组织,制定活动章程,明确活动目的,建立活动机制,形成科学的、阶段性的活动序列。第二,在专题阅读中提升个人专业理论素养、社会文化修养。第三,以“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为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反思个人教学行为。第四,通过沙龙研讨、基本功比赛、素质竞赛、主题演讲、观摩展示等形式,提升团队成员学科素养。第五,关注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展现优异风采,获得专业成长的乐趣。
(二)用阅读打开教育的心灵
我们以专题阅读交流为重要路径,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聚焦点,引导老师们思考“教师专业素养有哪些?”“哪些因素能提升教师素养?”等等,阅读相关理论文章,分享自己的思考与成功的策略。6年的活动,青年教师们一直坚持共性阅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先后共同阅读了《56号教室的奇迹》《新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学科发展纲要》等教育教学随笔及专业书籍,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进行专题读书沙龙,紧扣教育发展动态,着力将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热点问题等主动与个人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通过阅读,青年教师们在名师的教育案例中获得“儿童立场”的滋养,分享着学科领域的成功经验与有效策略,内化了教育理念。
(三)在实践中增长教学的智慧
紫色营队成员大多是教学有一定经验、有更多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因此我们的重点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教学行为的规范,而是从更高目标——怎样通过教师个人的实践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实践问题。青年教师成长团以学科专业素养为抓手,引领每个教师静下心来思考一个个课堂现实场景,从理论的建构与实践的个人解决方式等方面,形成围绕主题的教育(教学)案例。“学科素养T台风采展示”的活动展示了紫色营队成熟型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学科素养。语文教师用或快乐、或温柔、或激情、或自然舒缓的声音,结合自已对文本不同的解读,朗诵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数学教师则用自然的教态、清晰的思路讲解了两道复杂的思考题,展示了灵活多样的数学思维方法。2010年暑期校本培训时,各学科青年教师开展的说课基本功大赛,更激发了每一位青年教师立足学科教学,外强素质、内练真功的热情,无论是朗诵、解题抑或说课,每一次活动都是对青年教师基本功的锤炼与检验,每一次的展示都可以让老师们明得失,知不足,在紧迫感中促使自身不断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用研究诠释个人的发展
让研究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是教师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团队教师积极向学校教科室申请个人专项研究课题,开放交流平台,促使更多的教师充分展示自我,辐射实践成果,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专题。
在把工作当作研究的氛围中,新教师成长很快。他们的集中汇报课精彩纷呈,无论是对教材的把握、活动的设计,还是课堂的互动、资源的捕捉利用,不少仅仅一年教龄的新教师们就已经顺利“入格”。数学组青年教师就如何处理“上课与批改作业”、如何进行“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进行专题研讨。紫色营队的青年教师围绕“挺起教师的脊梁——教师专业素养”开展专题论坛等活动,大家结合“新基础教育”专题研修活动中的思考谈论文的写作,结合本学科专业素养的形成谈教师的专业性如何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理论学习对于教师素养与品行修养形成的作用等等。六年级的青年教师成长团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3项,主持市级规划课题4项,主持校级课题17项。
(五)用活动丰富团队的生活方式
教师活动,不仅仅限于教学活动,还有更为广阔的生活范畴。一般而言,只有会合理安排工作与娱乐生活的人,才能从教育学的立场——人的发展层面来更好地思考教育问题。6年来,青年教师成长团在全校教师集会时开展了“‘青春飞扬绿营教师演讲比赛”“我心中的局小教师的形象特质主题论坛”“‘与学生同行师德演讲比赛”“挺起教师的脊梁——教师专业素养”等数十次活动,他们面向全校教师,抒发教育理想,阐述自己对教师形象特质内涵的理解,用生动的案例记录与学生的同生共长,表达对学生的倾心呵护与关爱。尤其在互动环节的现场即兴问答,展现出局小年轻人对教育不乏深刻的个性化的理解。
(六)在视野的延伸中理解教育的价值
我们还常常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社会和家长的角度来思考学校的育人目标及路径。6年来,我们邀请了儿童文学家曹文轩、沈石溪等来校与成长团教师交流,在与大师的对话中体验他们眼中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聆听常州文化历史学者张戬炜讲述常州历史文化的进程,感受文化积淀下的教育文化发展;我们邀请常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陈国辅先生为大家作了《现代化进程与常州经济发展》的形势报告,从万年常州到千年常州再到百年常州,大家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常州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把自己的工作与建设常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联系起来;我们邀请红星家具集团副总裁徐国兴先生共谈“品牌创建”,体验企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邀请常州中天钢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林兴作“名企品牌创建之路”的专题讲座,共同感受管理创新、人才创新的企业发展之路等等。成长团的教师们在倾听与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了百年局小在新时期创建品牌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局小教师“积极进取不安逸”的内涵。
在团队式主题研修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成长团的成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将自身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教育追求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注重在一学期的活动与研修后进行自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我们的团队活动让每一位参与的成员获得了什么,让自己的学生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二是哪些活动让我们的思想获得了更为深入的碰撞,哪些活动还需要在过程中加以完善?三是进一步反思:我在团队活动中的发展体现在哪里?6年一路走来,“理想、素养、反思”成了青年老师们成长过程中的三大主题词。大家且思且行,积极探索,主动研究,在共同愿景的凝聚中,专业发展意识增强了,虚心求教于组内老师,抓住每一次的公开研讨机会听课、上课、评课;读书氛围浓厚了,课余、下班后,教育理论书籍走进了老师们的生活;反思及时了,积极参与办公室的主题闲聊,谈课前设想,谈课后反思与重建;研究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积极申报课题,主动承担课题组长的责任,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共同的愿景促进了青年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在互相促进的氛围中,逐渐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促成了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专业成长的蜕变,充盈着成长感与成就感。
2012年,学校又以品牌特色教师团队的打造为基础,成立了校内“名师导航团”,形成了一股新的骨干研究力量。“用经验打开新的问题”,名师导航团的成员大都50周岁左右,但他们正是学校教师发展的模范,他们以团队互动的方式与青年教师团队合作,通过“走近名师课堂”“创建学科讲坛”“开展主题沙龙”等方式,呈现了优秀教师个性化研究与成长的积极状态,形成了团队发展、整体联动的态势,学校的发展也步入了百花竞放的教育的春天。
(蒋敏杰,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3)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