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筝曲中展现着古筝艺术的文化底蕴,现如今流传下来的传统筝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现代筝曲的创作有很大的指引作用。我们应该重视传统筝曲的传承和保护,不断更新发展,特别是在现如今高校古筝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对传统筝曲的审美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我国筝曲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传统筝曲;高校;古筝教学
迄今为止,古筝艺术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韵味和优美的旋律深得广大民众的喜爱,致使学习古筝演奏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传统的筝曲,流派众多、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曲调优美,对现代高校学生学习古筝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的旨趣即在于,在简单介绍高校古筝教学中融入传统古筝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就大学生如何学好传统筝乐这一问题略抒管见,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一、现代高校古筝教学中融入传统古筝曲的意义
传统筝曲是古筝艺术家在前辈筝人艺术结晶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色,不断更新发展沿传而来的。它展现的是一个时代背景的缩影,学生在学习传统筝曲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筝曲作品的时代大背景进行了解,并充分掌握筝曲的各种风格流派和演奏特色。并深刻研究各流派的艺术风格、创始人、代表作品、演奏技法等。通过了解各流派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1]。
以山东筝派为例。山东被誉为“筝琴之乡”,传统的山东筝派流传于鲁西聊城和鲁西南的河泽地区,其筝曲主要是在琴书的唱腔曲牌、山东琴曲和民间流传的小调中产生。山东传统的古筝指甲都是戴在指背上,演奏技法种类不多,但表现力非常丰富,在演奏快板时,要注意右手手指的托、勾、撮、花、摇、抹、劈等激发,在演奏慢板时,则要注意左手手指的颤、揉、按、滑等。代表作有《夜静銮铃》《汉宫秋月》等。
再以浙江筝派为例。据说,筝在东晋时期就已经从中原和关中传入建康了,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演奏手法与杭州当地流行的说唱音乐“滩簧”有着密切关系。在当时的杭州,筝作为滩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对滩簧的唱腔进行加花变奏,由此便形成了艺人们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勾、托、抹的快速配合,这种快速配合被成为“四点”奏法,是杭州筝曲演奏的一大特色。其代表作主要有《海清拿天鹅》《将军令》《月儿高》等,因当时浙江筝曲与江南丝竹音乐交织融合在一起,许多筝名都与江南丝竹曲名共有。
古筝教师在高校古筝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原谱,通过分析讲解原始筝谱的来源和特征,让学生理解传统筝曲的真实内涵。还要在课堂上通过音频和视频来还原原谱,感受不同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演奏风格。
二、高校学生如何学好传统筝乐
要学好传统筝曲,我们首先要培养个学生对传统筝曲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筝曲的艺术魅力。高校中的学生多来自于五湖四海,山东、浙江、河南、广东等地是传统筝曲发展较好的地区,我们可以鼓励来自这些地方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家乡的音乐,并根据不同地区学生展示的筝曲分析其音乐风格的不同。如此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良好的教学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法中“一味模仿”的教学方式,还要让学生明白所发出的音是怎么来的,旋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技法,什么流派的筝曲家喜欢用这样的技法等[2]。
想要在课堂上传授好传统筝曲,首先应该加大传统筝曲在教学中的渗入。目前高校学生忽视传统筝曲最主要是由于多传统筝曲接受得少,领悟不到其中的艺术文化内涵。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在入门阶段就已经接触过不少传统筝曲,但在调查中发现,古筝的初、中期的学习中,传统筝曲只占了很小的比例。甚至在大学中,很多古筝学习者经过大学四年的后,都只会弹几首耳熟能详的传统古筝曲,并且只是单纯的弹奏,对所弹曲目的艺术特征毫无了解。在还有的老师认为传统筝曲技术单一、旋律简单,没必要传授传统筝曲,于是就忽视对传统筝曲的传授,一味教授难度系数高的现代筝曲。如此下去,传统古筝曲便会逐渐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传统文化的即成将会慢慢“断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倡导在教学中多融入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传统筝曲到现代古筝教学课堂中去,把这些曲子作为特定的教学任务[3]。如河南筝曲《汉江韵》《哭周瑜》《山谷开红花》《陈杏元落院》《出水莲》等、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这些筝曲不但旋律动听,而且难易程度适合高校学生学习,不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这样既能传播传统文化,又能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严重威胁,对于当代古筝演奏者来说,复兴发展传统筝曲刻不容缓。高校古筝学习者是继承传统筝曲精髓的主要人群,古筝教师要通过课堂加大对传统筝曲的传授讲解,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李双燕.论传统筝曲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
2013(10).
[2]张梅.传统筝曲中的中国音乐之美[J].铜仁学院学报,2013(11).
[3]阴明娟.高校教师如何做好古筝教学[J].大舞台,2014(01):185-186.
作者简介:王萍(1990—),女,陕西人,现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