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霞
摘 要:生本对话是否有效,关系着中专学校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文章提出生本对话几种操作方法:营造共享氛围,推动生本对话;提供预习空间,加深生本沟通;注重有效讨论,活化生本对话;引发学生思考,张扬生本对话;发挥主导作用,提升生本对话,为打造中专学校机械教学高效课堂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任务单导学;机械专业教学;生本对话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058-01
新课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使得中专机械专业教学精彩纷呈。生与本对话是否有效,关系着中专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中专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层次贯彻,学校依据已有教学经验,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理论,寻找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在继承优秀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构建了“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而这一教学方式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一、营造共享氛围,推动生本对话
对话本质实际上是师生、生生间精神上的交流,强调生本对话是教师对学生成为与文本对话的主体的承认。为确保对话的主体的独立,教师必须营造师生、生生共享生本对话的氛围,将教室打造成分享与齐进的空间,自由平等,真诚交流。“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营造了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积极、和谐、平等、探索、民主的育人氛围。“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下的中专机械专业课堂,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充当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推动生本对话。
二、提供预习空间,加深生本沟通
教学由于师生、生生互动才精彩,学生由于主动学习才能够得到发展。教学的目的,为的是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得学习进步和各种能力可持续发展。预习是生本的第一次对话,学生在预习时不断寻找文本语言与自身理解之间的适合度,达到理解文本的本质;寻找最合适的方式进入文本,达到自身与文本融合和升华。预习与思考,是“任务单导学”方式的一个核心支柱,也是“任务单导学”过程中的“任务”的第一个环节。学生根据“任务单”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自学,保证了学生的预习与思考,深化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注重有效讨论,活化生本对话
中专机械专业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放弃过去的被动、单一的教学方式。尽管现在课堂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欲望高涨,在合作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形式化趋向,课堂主体内在的积极性有时未能高涨起来。“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倡导的“任务”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有所不同,它超越了单一的“书本世界”,还原到学生熟悉“生活世界”。课程不仅仅被看作学科知识和教学材料,更是看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所实施的具有反思性的自身实践。老师课前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依据导学案要求,对教材和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的实际,科学设计“任务”和“任务”中的话题。
四、引发学生思考,张扬生本对话
机械专业中的表达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任务。正因为这样,“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大胆删除了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及内容,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思考,学会对话。“任务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灵性,张扬他们的个性。课堂上精讲多练,教师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任务”各个环节,尤其是展示汇报这一环节的高效运行,让学生表达所读所思,丰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五、发挥主导作用,提升生本对话
“任务单导学”的机械专业课堂上,教师看似非常轻松省事,但实际上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是让位,是退位;不是主演,而是主导;不是主播,而是主持。课前对教材深入钻研,对“任务单”进行精心设计,反复实践与修改,这样才能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引导。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教师要游刃有余地组织课堂任务,帮助学生探讨、发现。教师是参与者和顾问,要参与到学生任务中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发挥主导作用。要“导”出学生学习机械专业的兴趣;以“导”代“讲”,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以免学生听得不耐烦,听得昏昏然;“导”要适度,“导”出重点。在互动中“捕风捉影”,在比赛中“煽风点火”,在诘问中“兴风作浪”,“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下的机械专业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比如“钳工基本技能”教学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钳工基本技能在机械专业中的重要性,就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这样,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有效地提升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品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达到了一个相当理想的境界。
六、结束语
中专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注重有效互动,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与本对话是否有效,关系着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采取“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任务单导学”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要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让每位中专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促进中专学生成长成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宋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合课程改革——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课程改革[J].职业,2010(03).
[2]陈冬梅.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职业,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