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蒙养之维C

2015-04-29 00:44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童话儿童语文

张学青(吴江实验小学):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冬天里的童话”研讨活动,我们以童话的名义聚到了一起。上午,我们听了两节童话课;下午是自由论坛。关于这两堂课,关于童话以及你的童话教学的实践、困惑,大家都可以放开聊一聊。

吉守益(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这两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好智慧:第一,吴江实小孩子们的智慧来自于他们课堂状态的自由自在;第二,今天的童话课堂,好像经历了一次教育旅行,就像孔子带领着一群弟子在泗水河畔一样;第三,是思维的激活。第二堂课老师把几幅图串联起来,把两个故事类比,故事就有了思维的张力。

沈建芬(吴江开发区天河小学):我觉得这样的童话课堂很享受:没有琐细的讲解,没有肢解内容的分析,没有阅读的紧张感压迫感,有的是沉在其中,被吸引,然后不知不觉下课了。

吴永明(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卢老师的《馅饼里包了一块天》和张老师的《小绿狼》,给这个冬天带来了暖阳。卢老师是一位“好玩老师”,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充满了快乐,我也乐在其中。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让人满意。猜故事题目环节,那个机灵的男孩竟然会从投影上找到线索,真所谓“心明眼亮”。回顾故事时,孩子们超强的记忆也让我折服。我想,要是卢老师没有将故事讲得那么精彩,孩子们的印象肯定不会那么深。在打节奏环节,孩子们想出来的方法五花八门,玩得不亦乐乎。张老师的课堂上,最让我折服的是那位“绿狼弟弟”。我在想,要是张老师临时找到的“弟弟”不是如此能说会道,那效果又会是怎样呢?老师又会如何引导呢?好希望我们的语文教材上也能出现如此让人喜欢的童话故事,而不是一味地想要通过一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汝筱燕(吴江实验小学):《馅饼里包了一片天》,一读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云朵面包》,一个是云做成的面包,一个是包着天的馅饼,为一切不可能提供了可能,不仅让孩子,也让成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云朵面包为爸爸解决了麻烦,包着天的馅饼为许许多多遇到麻烦的人驱散了烦恼。卢老师抓住了文本的结构特点,在完整听完故事后让学生抓住人物回顾故事;在故事中语言反复处,加入节奏,让孩子说一说,演一演,把孩子带进了童话。特别感动的是结束后,有两个孩子问卢老师:“能把书留下借给我们看吗?”我想这是老师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让孩子爱上童话。

张老师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她将两个颜色的故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共读、迁移,将思考留在了孩子心里。我现在教的三年级正好有几篇童话故事,《蒲公英》《三袋麦子》《小露珠》,面对这样的内容,如何教出童话味,我十分迷茫,能做的就是在字词语言上花点功夫。

王真(吴江区北门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今天这样的经典童话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童话应该成为低段语文教学内容很重要的一部分。童话不应该只是说教,而是应该在读者读完后,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情感,得到一定的启发。这种滋养和启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显性。语文老师应该伸长自己的“触角”,去寻找这样的童话。

王洁婧(盛泽实验小学舜湖小学):是的,我也有这种感觉,教材中优秀童话太少。教师应该做一点有益的补充。三年级的习作中有童话故事的续写、童话故事的创编,学生写作情况都不大理想,情节单一,说教尤为浓重。换句话说,他们的童话能力、童话情结在消退,创造力、想象力在下降。

陈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对,给孩子什么样的童话,太重要了。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读了《馅饼里包了一片天》的孩子,会感觉很自由,他的内心就会在一片馅饼上自由地、轻松地放开。读了《小绿狼》的孩子,我想他会懂得悦纳自己。他今天听故事,只是在讲小绿狼。他今后会不会成为“小绿狼”,完全有可能。

姚冬梅:对,童话的世界和孩子内心的世界是相通的。在童话里,鸡鸭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能死而复生,这一切在孩子看来是那么自然,那么纯粹。孩子们的心灵在童话里得到自由的舒展,生命得到润泽。孩子们听故事时,个个聚精会神,故事以及人物形象,就如一颗颗种子植入儿童的心田。童话中隐喻着人性的真、善、美,隐含着深刻的哲理,经常阅读童话,孩子们就会受到童话的润泽,在一定环境中产生互通,建立共通的道德体系和话语体系,自然而然地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面对社会,面对世界。

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导而弗牵”,不可轻易框住学生的思维,强求统一答案。每个故事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和性格,教师讲述时应根据内容随时变化自己,诗意的,睿智的,搞笑的,疯狂的,等等,做不到时就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只有自己喜欢的才会投入感情,有了感情讲述才会生动,故事才会活起来。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个过程是灵动的、细腻的,能够让孩子们心灵一颤的,同时也是温暖的、湿润的。童话教学的种子,不知不觉就在孩子们心中烙下印痕。他们听过的这些故事,就像色彩染在了他的记忆里。一个充满了色彩的生命,会快乐,会阳光。一段充满了故事的童年,会丰富,会生动。

丁晶晶(南京市银城小学):我在童话教学中,一直追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童话,第二,教什么。我想,既然童话就像儿童的梦话,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孩子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今天两位老师有些做法是非常好的。在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没有急于给什么,而是引发孩子去真实地表达。老师走进课堂时,对童话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想法,

周珏(南京市银城小学):我觉得,童话就是用好玩的话把爱和智慧传递给孩子的一个个故事。每读一个童话,心里都会觉得甜甜的,挺有意思的。今天,卢老师用了那张“大馅饼”,贴人物,贴语言。这种图示的方法让思维看得见了,一下子让孩子对文本故事有了新的感觉。她又通过表演、朗读、简单的戏剧方式,用身体语言表现了自己对童话的理解。在张老师的课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些。我想,语文真的很大,所以语文老师要懂得特别多。有的时候我可以烧“满汉全席”,让每个孩子都尝一点。比如,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出发,配以不同的音乐。这只绿色的狼,如果我给它配音乐,用一首曲子把整个故事贯穿,那会是哪一支曲子?也可以从美术的角度来看颜色的变化:我在底下反复问一个问题,绿狼穿灰衣服的时候脸为什么变灰了?这个画家借用颜色想要表达什么?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是一个戏剧老师,从表演的角度去读童话。

李华(南京市天正路小学):刚才大家都谈到了童话的“轻松、有趣、好玩”,其实,童话还非常深刻,它只是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浅的文字,用不太复杂的结构,呈现在了孩子面前。同样的故事,在不同年龄,不同时候读,可以读出不同的深意,这也是童话的一种魅力吧!今天的两堂课很滋养我。我在思考,卢老师的《馅饼里包了一片天》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联系我们的生活,有时做了充分准备,希望有美好的结局,可还是有许多的不确定等着我们。怎么办?这样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也许不确定性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状态。我们这些现代人,是不是应有这样一副胸襟和心态来面对呢?这样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智更健康。

再比如《小绿狼》和《我是一只蓝色的猫》里面,洪洪老师也强调个体的独特性,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要相信自己。洪洪老师讲了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两本书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我们对生活的这个世界有许多看法,或者别人的主张与我们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又该如何坚守自己那一份独特的颜色,做最好的自己?

周敏(吴江实验小学):怎么教童话呢?我觉得首先要带领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使学生和故事、人物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画面和音响,引领孩子们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可以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角色,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

有了轻松愉悦的情境,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起来。“玩”,是儿童对文学独特的感受方式,基本上每学完一篇童话,我的保留节目就是让孩子们演一演,一来满足孩子游戏的自然天性,二来促使孩子们认真读故事,研究故事。

周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今天的童话研讨,带我们走进了童话的世界。这课、这师、这生,都在演绎着童话的精彩。什么是童话?课堂上老师的声情并茂就是童话;出乎意料的情节引来的声声惊叹也是童话;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一句句略显稚嫩的语言更是童话。低年级孩子对童话的热爱和痴迷令他们始终维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而我所执教的是高年级孩子,很多人都认为高年级的孩子更多喜欢阅读校园小说、悬疑科幻等,对童话的兴趣已渐行渐远。其实不然,童话是全人类钟爱的文体,只是不同年龄在阅读童话时的方法和感受不同。我与孩子们一同阅读童话时,更多关注的是童话内容的选择,角色转换与想象,屡试不爽。比如郑渊洁的《保卫叛逆者》,因为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喜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起傻笑,一起惊赞……读完,我们化身童话中的各个人物,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和说明;接着,我们又化身郑渊洁二号,改编、续编故事情节。孩子们读得不亦乐乎,忙得不亦乐乎,说得不亦乐乎。我想,这正是童话的魅力。

魏薇(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我觉得童话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最美好的境界。两位老师讲童话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眼光都特别专注。他们是从内心深处渴望走进童话情境里。童话不光是一节课,一本书,还是一种孩子内心深处的体验。两位老师都用生动的讲述把孩子带进情境,再让孩子体验,孩子们在课堂上很快乐。我们学校开展了童话节活动,每周都上童话课,评选童话大王,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演童话,孩子们都非常快乐地融入情境中。大家可能看过网上流传的《灰姑娘》教学,中国的语文老师更多关注故事中的语言、主旨,西方的老师更关注孩子思维的提升。这也是我在思考的地方。我今后的童话教学,这个比重这个度应该怎么把握。

侯冬梅(苏州高新区枫桥小学):童话教学中,是否需要关注学生讲述故事能力的培养。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演,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讲故事的能力。张洪洪老师执教《小绿狼》时,我就深深地被老师的讲述吸引,如果学生能经常有这样的熏陶,我们必然会听到学生讲述能力拔节的声音。我的教学困惑是:由于对童话知识的缺失,我们语文教师普遍缺乏童话修养。童话是什么?童话的价值何在?这些都不能充分认识,面对一篇篇内涵丰富的童话作品,有时只当成一篇普通的课文去讲解去分析。

周益民(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在我国,“童话”一词,是先由日本传入的,日本学者上笙一郎这么定义:“所谓童话,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

“童话是由孩子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的创造者是孩子。”(严文井)童年状态正是童话状态,儿童的生命世界与童话世界同构对应。

儿童天性倾向于故事的享受,阅读大多停留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与语词的表面了解,尚不能洞悉故事中的丰富意味与深刻内涵。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故事,理清情节。尤其低中年级,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类戏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对童话角色的体验。

典型的童话形象常令儿童不能忘怀,在感受故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体验童话形象的感情。妖精、女巫、宝物、长不大的小飞侠……永远是儿童的话题。

童话通过变形、魔幻、拟人、荒诞、夸张、时空错位等方法,营造了一个瑰丽、诡异的世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做一些童话形式的赏析。

不同的童话,应该有相应的阅读方式。民间童话具有口语性、变异性特点,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讲述而不是朗读。文学童话则具有鲜明的诗性特质,宜于描述与诵读。

徐瑛(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我觉得,童话文本仿佛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和儿童从精神世界的两端一起朝“童话世界”靠近,在这里,我们和儿童可以用“童话”来交流。童话也许是最契合儿童阅读的读本之一。因为,它的故事、语言和儿童的心智磁场很近。儿童能够在这样的阅读世界里,有共鸣,发生情感的迁移和再读体验。童话教学,更重要的是在童话里寻到童话精神。纯真、自由、美好是童话世界的主题。阅读童话,我以为要植下童话精神,相信美好!当下的语文教学,我个人认为,比较忽视语言的思维训练,儿童的课堂回答往往呈现出缺少思维的表达。我想,思维是应当训练的。童话的文本鲜活生动,里面有很多智慧的金子。我们要善于挖掘,不断引导,启智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某种角度讲,培养儿童的思维,即在培养儿童有内涵、有个性,有生气的语言表达。此外,童话教学的课堂目标应当更灵动,不一定非一课一得,不一定非要让儿童有高位的价值认同,可以更自由更有延展性,细水长流方显隽永。

余家友(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很多时候,在我们老师眼里,教材里面的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都是一样的,学习语言么,都是例子,这是错的。借用刚才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没有审美。”他是说给灰狼们听,更是说给我和在座的语文老师听的。那个孩子还说了一句话, “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的确是的,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也在大声疾呼:“我是不可替代的。”我期待在语文老师的努力下,教材里面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地位能够走出“冬天”,走向“春天”,走向收获的秋天。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童话儿童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