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形体课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5-04-29 00:44艾姗娜
成才之路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教学改革

艾姗娜

摘 要:“小学形体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素质教育模式,已开始进入小学校园,它是以美育为核心的普及教育、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教育。文章通过对小学形体教学现状分析、对小学形体教学的初步设想来初探小学形体课创新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形体课;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1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形体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全国不少学校先后开设。让小学生通过形体课程的学习,学会认知社会、崇尚美好、感悟艺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艺术修养,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目前,《国家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对形体课程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受专业舞蹈教育的影响,多以“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反复示范、模仿、纠正,使学生掌握舞蹈技能。殊不知,这种方法往往导致课堂的沉闷和压抑,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材编写及课堂组织、实施与评价,都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

一、小学形体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国,生活现实、学科知识进入舞蹈课堂的少之又少,多数学校缺乏融合、创新意识,虽有尝试,但因缺乏经验和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差强人意。应设法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形体课堂中,要用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多学科、多方位、多元化的角度构建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并爱上舞蹈,认识形体美,然后再循序渐进塑造学生的体态美。

二、对小学形体教学的初步设想

1. 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技能,还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施以积极的影响。形体训练如果照搬专业舞蹈学校的教学内容,枯燥单一、难度过大的学习只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笔者认为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参与形体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加强协调能力,塑造优美体型,开发创作和表演的能力。

2. 调整教学内容

(1)人文性。艺术化的教育就是从人的本性开始,以“人”为目的,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同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文化底蕴为基础,以创新思维为导向,感受肢体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一系列完整的教学内容。包括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阶段式的基础训练、创编训练和世界舞蹈文化知识。如三年级“中国舞蹈”、四年级“亚洲舞蹈”、五年级“美洲舞蹈”、六年级“非洲舞蹈”。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在夯实舞蹈基础动作的同时,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舞蹈文化。

(2)综合性。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把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艺术都融合到形体课之中,能大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也促进了形体课本身的发展。在教授中国古典舞蹈时,让学生写书法感受中国古典舞蹈的流畅。还可以让学生对比欣赏有音乐的舞蹈片段与无音乐的舞蹈片段,体会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体会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3)愉悦性。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动作、人物或动物形象,让学生的动作在音乐的配合下更加愉悦舒展。还可以利用情景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电影欣赏、音乐游戏等方法导入,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课堂。

(4)经典性。将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味,使他们了解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这些探求和学习,会增加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3. 改善教学形式

传统的形体课:全班整体学习,形式单一。解决方法:可先用导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再开始学习。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区别的分组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

4.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形体课:直接教授动作,无法激起学生兴趣。解决方法:运用新颖的形式和手段,使学生通过学习开启智慧的大门。

(1)诱导模仿。学习傣族舞时,先让学生用手模仿孔雀的头型,这时,老师做个假设:孔雀戏水、孔雀抖羽毛、孔雀对话等。学生从简单的动作开始,找到动作的依托和合理的运动依据。

(2)创设情境。在傣族舞的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穿上傣族服装,并在炎热的天气中关掉空调,感受亚热带气候对傣族人民生活和舞蹈的影响。有了这些体验,学生的舞蹈更逼真传情。

(3)编创练习。在形体课节奏编创练习中,可以利用非洲鼓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在鼓点节奏编创练习中,先让学生用头、肩、脚等部位来表现节奏;然后再用这段节奏表演一位老人、一只小狗等等。

5. 改变评价方式

形体课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另类”的,因此,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可采取舞蹈笔记(“护照本”)+汇报表演的综合评价方式。一是舞蹈笔记。在不同的主题学习开始后,让学生用文字、绘画、图片等方式将搜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记录在“护照本”上。主题结束后,老师可根据“护照本”上的资料来评价学生对该主题舞蹈文化的了解程度。二是汇报表演。每个学期末让学生进行汇报表演,评出五个“最美的你”,并给予奖励。奖品是汇报演出时为孩子拍摄的照片,学生可将照片粘贴在“护照本”上作为留念。

三、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编创能力,对中国舞蹈史、世界舞蹈史有所了解,培养了孩子对舞蹈的热爱,还为学校舞蹈社团储备了力量,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莉莉.浅谈形体课在现今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运用[J].新一代,2010(05).

[2]夏璐璐.儿童舞蹈基础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教学改革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