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股民的股海沉浮录

2015-04-29 20:33:56高倩倩
新传奇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刘颖李丹股民

那时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是“什么时候卖都是对的,什么时候买都是错的;卖什么都是聪明的,买什么都是傻瓜蛋”。茶余饭后,人们聊起股票总是面带愁云,投资股票挣钱成了最不明智的选择。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到今天,中国股市发展已走过20多年。尽管曾一波三折,但始终稳步前进。A股每一轮牛市都带出一拨股民,一茬接一茬,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20多年的变迁。细数历代股民在股海的拼杀、沉浮,有闭着眼也能挣钱的惊喜,也有损失过半的惨痛记忆。在第五代股民闪亮登场同时,不妨透过之前四代股民的经历,回顾一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变迁,感受这些年的股海沉浮。

上世纪90年代:

炒股都靠“小道消息”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成立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股市的起航。

齐鲁证券分析师刘保民早在1993年便与股票结缘,在他的记忆中,与现在琳琅满目的股票、错综复杂的交易不同,上世纪90年代的股市初期略显“单纯”,股市建立初期,市场规模较小,沪有老8股,深有老5股,后来慢慢发展到十几只、几十只股票,对第一代股民来说,股市开启,给大家指了一条投资的门路,因为当时没有电脑交易,很多人都是背着行李赶到上海、深圳去排队抢购认购证,大家都对股市心存期待,觉得只要入市,凭借一己之力便可赚钱翻身。可如何选股、交易、获取信息,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1993年2月份,股市见到1558点大顶后,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暴跌,还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股市陷入阴霾,第一代股民还没从挣钱的喜悦中缓过神来,便陷入了亏损的焦急之中。街头巷尾都有人扎堆讨论股票行情,因为没有专家、学者分析股市,报纸上刊登的股票信息、分析数据成了人们认为的“救命稻草”。据报道,那时做股票分析师不用执业资格证,直到1998年,我国才开始实施证券分析师持证上岗。

第一代股民由于刚刚涉足股市,没有专家分析,也没有互联网的便利,喜欢寻庄跟庄,不讲基本面分析,而是看形态炒股,从成交量、均线等角度进行技术分析。那时小盘更受追捧,大盘备受冷落,甚至出现过每当有大盘发行的消息,股指都会大幅下跌,市场谈“大”色变的局面。

据了解,股市初期没任何规划性可言,庄家恶意炒作,一些股票莫名其妙上涨,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股民们更喜欢通过打探小道消息来炒股。

2001年至2005年:

“股票就是骂人的话”

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投资者对此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創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

2001年,已是1996年以来牛市持续的第5个年头,虽然已有“股市走熊”的言论,但大家都想象不出为什么股市将走熊,可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理由去反驳。

当年6月中旬,国有股市价减持10%的办法出台,大盘跌了一下,但随后基本企稳,市场在争论中开始走软。市场的真正崩溃和加速暴跌,其实还是在当年8月份“超级明星绩优股”银广夏、东方电子的业绩“造假”被曝光后。随后,连当时力量尚薄的基金也加入到了砸盘绝望的阵列中,而“资产重组”这个炒了几年的“题材”终于在管理层重组的放缓审核中消失了。市场还炒什么?牛市思维彻底没了市场,大盘随之一泻千里。愤怒的股民、舆论则纷纷开始把熊市的诱因归为“国有股减持办法”,于是这边一个劲跌,那边火药味十足地声讨“国有股减持”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愤怒、失望的交织都在大盘的狂跌中宣泄。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股市的起起伏伏,股民们的心态走向成熟,可面对暴跌的熊市来袭和长达五年一蹶不振的局面,股民们依然不能淡然以对。那时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是“什么时候卖都是对的,什么时候买都是错的;卖什么都是聪明的,买什么都是傻瓜蛋”。茶余饭后,人们聊起股票总是面带愁云,投资股票挣钱成了最不明智的选择。

被牢牢套住的股民们无力回天,有人倾家荡产,有人选择了极端方式自我了断,那一时期的人们看不到股市回暖的任何希望。“别说炒股了,提到股票都是骂人的话。”刘保民回忆起那段股市低迷的时期感叹道。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2006年至2008年:

“530惨案”损失过半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2006年是一个转折性的年份,5年熊市的阵痛刚刚退去,牛市的喜悦就接踵而来。12月14日,上证综指成功突破五年前的2245点的高点,创出历史新高。次日,深证成指也成功改写了10年前的历史高点,上证指数年内实现翻番;市值规模翻番,突破7万亿元;股票成交金额翻番有余……这些数字的跳跃式增长,都印证了证券市场2006年的不凡。今年28岁的刘颖便是在这一年抄底入市的,回忆起刚入市时的收益,刘颖说“当时太厉害了,真是闭着眼都能挣钱。”

那一年,还在读大学的刘颖也算是同学中炒股“吃螃蟹的人”。“投了不到十万块钱,每天的收益保守估计都有5000块钱。”刘颖说,天天涨停板,“ST股都天天涨停,那真是闭着眼都能挣钱。”

只是,闭着眼数钱的日子好景不长。2006年起,沪深股市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为抑制股市上涨,2007年5月29日,刚辟谣一周的财政部却半夜出台了政策:“印花税提高200%”,导演了著名的股市“530半夜鸡叫”。5月30日,沪深两市股指出现暴跌,跌幅达6%以上,约900只个股跌停。还沉浸在日进斗金喜悦中的刘颖也遭遇了股市“530惨案”,“那一天跌了很多很多,当时也想撤出来,但心有不甘,想再等等。”刘颖说,不料错过了最佳退出时间,再也没等来回暖,“赔了好几万块钱吧。”

刘颖说,当时炒股的钱都是提前预支的生活费和学费,一下赔掉几万块钱让她不知所措。“今年春节后,股票市场回暖,我又重新投入,选了几只股票收益还可以。”如今的刘颖不像当年期待着日进斗金,她说“这就是一个理财方式。”

2009年至今:

投资分流更理性

如同世界杯期间伴生的“足球寡妇”,中国疯狂的牛市也造就了一批怨气冲天的“股票寡妇(夫)”。

家住武汉徐东路的李丹夫妇原本是亲朋好友眼中的模范夫妻,今年3月,李丹的老公受同事鼓动炒上了股票,夫妻双方的关系开始一落千丈。

随着大盘不断上涨,老公的炒股热情愈发强烈,不但把私房钱全扔进股市,还背着李丹动用了预备6月份缴纳的12万元车位钱。

与李丹有一样遭遇的人并不少,上网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家中男人沉迷股市怎么办”、“老公沉迷股票,真的好想离婚”等求助帖。

今年40多岁的董立顺也是这一疯狂群体中的一员。他是山东德州一家学校的老师,善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他在2007年5月18日开了自己的股票账户,开始在股海打拼。“当时排队开户的人很多,我排了整整一上午也没排上号,直到下午才成功开户。”董立顺说,几天后,他便跃跃欲试买了第一只股票,还没从中尝到甜头,便遭遇了股市“530惨案”,大盘几近跌停。

虽然之后股指反弹至6000点,但在董立顺看来,中国股市在走下坡路,自己其间投入了一万元左右,损失近四成,大盘指数跌至1664点,其间偶有反弹,亦于事无补。因为当时电子银行尚未兴起,只能到柜台进行操作,每次急急忙忙去柜台交易,都心存期待要回本,事后才醒悟,“全是给别人送钱,术语叫市值蒸发,我们都不清楚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哪儿了。”

“当时我儿子刚10岁,算起来相当于养了两个儿子的花销,一个在成长,一个在亏损。”董立顺说,当时为了回本,还曾挪用其他钱来炒股,等到用钱时,只得割肉出来,现在想明白了,一定要用闲钱炒股。

“这两年,互联网金融来了,各类‘宝宝火了,我开始投资分流,尽量选择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也不会把所有钱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董立顺说,股市也在复苏,去年底,股市账户终于回本了,他便将钱转出买了理财产品,“赔怕了,现在想法有些保守了。”

如今,他的理财配置有银行定存、商业保险、各类理财产品,也还在涉足股票,“炒股其实是一种修行,是对个人的磨炼,小炒怡情,大炒要命,建议以平淡之心对待股市。”

(《齐鲁晚报》2015.4.20  高倩倩/文)

猜你喜欢
刘颖李丹股民
The darkest river最黑的河流
记忆早点
北京纪事(2021年10期)2021-10-31 02:58:26
顽皮的小雨滴
陈璐琦、刘颖作品
A Brief Analysis of Embodiment of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智富时代(2018年3期)2018-06-11 16:10:44
A Brief Analysis of Stereotyping in the Movie Crash
智富时代(2018年12期)2018-01-12 11:51:50
力量
金山(2016年3期)2016-11-26 20:54:04
力量
小说月刊(2016年4期)2016-03-23 16:58:25
Dominant Voice in Hamlet
悲催的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