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
【摘 要】
师生的沟通需要技巧,教师只有懂得如何與孩子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尊重教师,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培养祖国的下一代。
【关键词】
师生沟通 教育艺术 尊重 理解
先讲个故事:一位父亲发现儿子成绩非常差,年级倒数,非常焦急,于是给儿子报了几个辅导班。儿子非常配合,很努力,期中考试成绩提高了很多。儿子希望得到父亲的肯定与夸奖。可是父亲不露声色隐藏内心的喜悦,依然严肃地教训儿子,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儿子非常失望,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怒之下,不再努力学习。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父子没有沟通好。其实父亲当初焦急的心理儿子是理解的,虽然父亲没有对儿子说什么,他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不然也不会那么刻苦用功地上补习班,千辛万苦换来的却是父亲的无动于衷。倘若父亲在发现儿子成绩倒数之后找儿子谈谈心,把自己心里所想的和儿子聊聊,倘若在出现矛盾之后,父子两人能够敞开心扉,把心中种种矛盾、心结说出来,我想结果肯定是天壤之别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沟通的重要性。不但父子之间,师生之间更是需要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沟通中建立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沟通把教育教学工作和与培养孩子成才联系起来,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授予孩子知识,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老师。很多老师问我是怎样和孩子成为朋友的,其实很简单,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会心的微笑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我多希望老师每天能笑着上课呀!”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他们而言,微笑是老师对自己独有的爱与鼓励,是他们渴望获得进步的动力!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微笑着面对人生,会在获得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获得平静。
二、有效表达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情感、认识,如何表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非常重要。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不但要想好“说什么”,更要想好“怎么说”。在沟通中教师不妨用一些幽默,委婉,含蓄的语言,少用一些生硬,刻薄,讽刺 ,冷漠的语言,这样可以让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达到说教的目的。
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如果配合一些肢体语言,也会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所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有效的肢体语言包括身体姿势,眼神接触、面部表情、手势与身体的接触等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关怀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比直接的语言更快取得效果。
三、认真倾听
教师认真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老师的关注、关怀和尊重。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认真倾听就意味着被理解,并且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确实是有意义的。试想,当你在说话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粗暴的打断你还是希望听你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样,学生也不喜欢在他们刚刚说了几句,老师便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他的话,然后再喋喋不休、高高在上地告诫学生“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学生心理肯定不舒服,即使老师讲得再有道理、再有真情,他也不会完全接受(因为老师根本就没有听他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没有尊重他,如此他怎么能接受呢)。长此以往,学生也许再也不会向老师倾诉,从而很难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真诚的赞扬
学生的进步,往往源于教师的赞扬。然而这“赞扬”,必须符合事实情况,要发自老师的内心深处,且赞扬时自然伴有“这个孩子真可爱”的想法。赞扬出自真诚,必见奇效!
赞扬是一种艺术。每个人都喜欢听赞扬自己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这样,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可能会使一个学生发生巨大的转变,有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了这个道理。
有次我叫了几个学生上台默写,有个叫李欣的男孩子磨蹭了半天不上黑板。问他原因他硬邦邦丢了几个字:“默写不出来。”我当时想狠狠地骂他一顿,但我转念一想,他情绪有点不对劲,他可能不是背不出来,我和蔼地对他说:“没关系,背不出来的地方我提示你。”他在黑板上默写了一句就不写了,我没有批评他,我走过去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啊!我给你提示一下你一定能写出来。”果然,他高兴了。我说了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立马就写出来了。我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很好啊,其实你能背出来的。”他一听更来劲了,整首诗一下就默写出来了。学生也是有情绪的,可能并不是冲老师来,但如果那个时候你跟他对着干,肯定会两败俱伤。何不换种情绪,把批评化成赞扬,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也会接受你。
五、艺术的批评
班主任不是艺术家,但批评必须讲艺术!
1. 区别不同情况
造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家庭问题、性格问题、外界环境等,班主任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旦因不了解情况,批评错了学生,就难以实现师生间的沟通。
2. 让孩子永远怀有希望
孩子不同于成人,对于同类错误可能会犯多次,不管老师多么“渴望学生成才”,都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班主任应在批评惩戒学生的同时,给他们以希望,相信他们一定能改好。
总之,师生的沟通是需要技巧的,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好的展开,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培养祖国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谢晖.师生沟通的技巧.学术报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