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践行生本课堂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教师限时讲授,学生踊跃活动,真正做到减“教”增“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教”增“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59-01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活动,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教”是前提,“教”支配着“学”,先“教”而后“学”。当前课堂普遍存在着“教”风太盛的现象,许多自以为是的教师滔滔不绝地独自吟诵着“经书”,殊不知,教师越是“好教”,学生越不“好学”。教师的这种“爱教”行为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教育部提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切实增强学习效率。我们教师除了在课业负担上面给予减轻,更重要的还要在学业负担做到减负增效。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这一宗旨,必须充分践行生本课堂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教师限时讲授,学生踊跃活动,真正做到减“教”增“学”。近几年来,笔者始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摸索、实践,探究出减“教”增“学”的策略。
一、减少“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
教和学的总时间是一个定量,如果“教”的时间越多,那么“学”的时间也就越少。当前各地课堂教学改革中都比较重视教学时间的管理,有的地方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比例上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规定:教师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一节课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科学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分配时间,变“讲”堂为“学”堂。
五年级上册中的“负数的初步認识”是我执教的一节校内公开课。我原先考虑到学生对“负数”这个新的数学概念比较陌生,而且生活中接触又较少,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准备采用讲授教学方式,讲授时间比较多,大约需占用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二。在和学科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中,他们提出:当前提倡“学的课堂”,首先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上应当予以充分保证,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又将教学方式调整为“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有关各地气温的图片、温度计等学习材料,让他们先根据导学案分组进行自主预学,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炼总结出有关“负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是正确的,并未造成我所担心的结果,我省时又省力,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中反而学得更好。
二、减少“师”的活动,增加“生”的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多的干预反而会造成对学生产生“非爱性的掠夺”。课堂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就要求教师减少无谓的活动,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我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退居幕后,减少了自己的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活动小组提供了牙膏盒、饼干盒、长方体框架、正方体框架及小棒、节点等实物,让他们在观察、触摸、测量、比较和拼接等丰富活动中进行感知,各组学生通过一组有结构的学习材料接触、操作、感知,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方面的特点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然后在全班交流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归纳概括。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充当了一个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在各小组操作活动中适时参与他们的研究活动,在汇报交流时适当引导他们围绕所观察物体的面、棱、顶点方面作全面系统地分析与归纳。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该教的才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教”基于服务学生的“学”,课堂中教师主动退后,减少“师”的活动,教师不替代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将学生推向前台,增加“生”的活动。
三、减少“单”的形式,增加“合”的形式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域,应在互相交融、互动合作中达到共同“生长”。减少“教”并非对学生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长。为了学生的“学”,我们应做一个目光敏锐、心如明镜的智者,主动和学生互动,促进生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单独”的个体活动,增加同伴“合作”的学习形式。
譬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中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时,我原定教学方案是给每位学生提供四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泡沫模型,让他们各自把这四个正方体泡沫模型分别将每条棱都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然后分别观察统计1面涂色、2面涂色、3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切成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后来,我考虑到这样的话所需准备的小正方体泡沫模型太多,因此改变策略,将学生每四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仅提供4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泡沫模型,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事后发现,我这样“偷懒”的方式反而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减少了我的麻烦,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得个体之间的竞争变为组内团结、组际竞争,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交流,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总之,我们只有学会“让”一点、“懒”一点,适当减少“教”,增加“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科学设计师生活动,恰当安排活动形式,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炎.认真学习数学教学的一些新思想[J].云南教育,1999(12).
[2]梁爱玲.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自学能力[J].安徽教育,2000(Z1).
[3]章亚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育”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23).
作者简介:赵亚珍(1986-),女,江苏张家港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