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永进
摘要:民族资本家刘国钧在一个世纪前以“草根”身份创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创业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代中国社会仍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刘国钧;创业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19-03
刘国钧的女儿刘璧如女士曾说:“我父亲的创业经验,是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海外的自己企业,至今还沿用他的宝贵经验,屡用屡灵,经久不衰。”刘国钧的创业思想在当时无疑具有先进性,即使在当今,企业家及社会大众仍可从中汲取经验,这是刘国钧创业思想的当代价值。刘国钧的创业思想内涵丰厚,仅从中撷取些微加以阐述。
一、“穷则思变”到“富而思进”的进取精神
“穷则思变”反映了人们不甘落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但也包含了人处困境中被逼的无奈。刘国钧就是在苦难童年开始谋生并逐步走上创业之路的。他10岁时就贩卖水果、酒酿,后到常州奔牛镇京货店当学徒,再自办洋货店,到27岁时,资本达2万多元,成为奔牛镇首富。
按理说,刘国钧这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已是“翻了身”,改变了命运,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并未就此止步。他“看到棉织品的前途很广,无限制,发展大”,“利润非常高”,又能“实业救国”,就想发展工业。从此,他弃商转工,直至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努力,已摆脱贫穷,基本实现了小康。一些家境优越的年轻人耽于享乐,缺乏奋斗的动力。有人曾对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毕业生作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真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仅占5.2%。曾经被认为“肯吃苦”的农村孩子,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他们现在也未必比城里孩子更能吃苦;一些毕业生就业时把“舒适度”放在首位考虑。百年前的刘国钧先生在人生之路上不懈追求,永不满足。正因如此,他的人生和事业始终保持良好的“成长性”,这种“富而思进”的进取精神尤其值得当今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学习。
二、“兴家立业”到“富国裕民”的责任意识
童年的艰辛、家境的困窘和父母的期盼使刘国钧产生了要创出一番事业,改变全家人命运的强烈意识。他在《自叙》中说:“一次,父亲眼里含着泪花抚摸着我的头说:‘金生,爹爹有病,没本事出去赚钱,害苦了你和你娘了,你读了书,将来出去能干一番事业,有个出头之日,也让你娘过过好日子……对父亲的话,后来我在创业、奋斗的过程中,一直念念不忘。”辛亥革命爆发时,刘国钧未雨绸缪,第一步把五百元银洋送回生祠老家窖藏起来,作为安家养命之本。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刘国钧具有鲜明的“兴家立业”的意识。
但是,他没有把人生的价值追求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幸福上,而是推己及人,由家到国,表现出关注民生、实业救国的强烈意识。弃商转工,是刘国钧创业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型,这其中有深刻的国家利益考量。他通过订阅《民立报》认识到,中国纯粹靠农业是不能强国富民的,一定要工农业兼而有之,才能富强。他认为自己开店再卖外国布,是做可耻之事,不如自办纺织。这种为国家争利益的想法,是他责任意识的跃升。他甚至想到了改名,他对父亲说:“我不能再名金生,岂能够为‘金而‘生!”父亲经过慎重推敲,为他题名为“国钧”,勖勉他今后要为国家担负起重任。
刘国钧的责任意识从“兴家立业”到“富国裕民”的转变升级轨迹是很明显的。反观当今,热心公益,造福乡民,为国争利的企业家固然不少,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缺失,甚至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择手段:有些国企搞垄断经营,长期牟取暴利;有的制假售假,致使山寨产品充斥市场;有的非法排污,大肆破坏生态环境……在这些人心中,哪里还有国家利益,民众福祉!他们急需补上社会责任意识这一课,而刘国钧在这方面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
三、“顺势而为”与“危中求机”的非凡胆识
“顺势而为”就是顺应时势,乘势而上。刘国钧由商向工转进,并选择纺织业,这是“顺势而为”,因为他认识到纺纱织布,利润厚,市场大,又为国争利。在后来办厂过程中,刘国钧抢抓机遇,迅速扩张。他获知大纶久记纱厂有出盘之意,立即主动试探,迅速筹资,并击退竞买同行,成立了“大成纺织染公司”。从此,他作为一个成熟的工业企业家,登上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舞台。
如果说“顺势而为”是一个实业家大展宏图的气魄,那“危中求机”显出的则是企业家的非凡智慧和胆识。“危中求机”是指即便在逆势之下,也能化险为夷,甚至变不利为有利,乘机发展。刘国钧在奔牛镇经商期间,传来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奔牛镇上商家纷纷歇业,刘国钧选择留守,照常营业。兵荒马乱,许多人家婚事提前,所以生意好得出乎意料。刘国钧在这次危机中抓住机遇,为他人生赚得“第一桶金”,这是刘国钧逆势而上,“危中求机”的精彩之作。
当代企业家有发展事业的大好机遇,又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既要“顺势而为”,更要“危中求机”。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呈现疲态,国内劳动力成本、环境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这是困难,也是机遇,因为能克服困难就赢得了先机。广大创业者应在这样充满困难的环境下,坚定信念,寻觅机会,创新发展。
四、谋划全局与精细管理的统筹能力
事业要成功,谋划全局很重要。刘国钧在处理大事上往往能审时度势,英明果断,把握住发展良机。如刘国钧动荡时局中留守经营,接盘大成公司,抗战期间公司内迁、转沪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刘国钧既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又善于精打细算。他研究日本纺织业发达的原因后,有一个重要发现,日本人精于管理。于是他在生产经营中,着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工效。他提出“三个一点点”的经营观:货色要比别人好一点点,成本要比别人低一点点,价钱要比别人高一点点。他自身也非常重视学习技术,常下车间,亲自试车搞技术改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情况了如指掌,使精细管理落到实处。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应充分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企业家要有全局眼光,要有大视野,这样决策上才不会有大失误,企业才会有大发展。同时应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要立足于向管理要效益,务求精细,力戒粗放。企业管理者既要“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惟其如此,企业方能走得远,走得稳。
五、企业制度到企业文化的管理创新
刘国钧先生在经营中不仅注重产品创新,也注重管理创新。大成公司成立之初沿袭的是“工头制”,工头霸占着工厂的相当权利。大成开工未久,原厂内的一帮修机工头,反对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欲掀工潮。刘国钧就乘机明令废除工头制,把用人大权收归企业人事部门,对所有新旧人员皆登记考核,择能而用,择优而用。用人制度的改革,为大成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刘国钧不仅仅以“制度”管理企业,难能可贵的是,刘国钧在那个时代就开始建立现在所谓的“企业文化”,用“文化”管理企业。刘国钧重视对员工的精神训育。他为大成制定了厂训:“忠信笃敬”。他还要求大成员工,人人会唱“厂歌”。他着力改善职工待遇,让他们做到食于斯、居于斯、工作于斯、老于斯、葬于斯,职工子弟可以进厂学习、工作。这样就使大家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为企业服务,大大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刘国钧的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吸收了日企管理之经验,在实践中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同,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当时靖江、泰兴两县的乡民们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到大成公司上班,成为当时民族工商企业中独特的风景。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仅靠战略设计和技术创新,缺少文化建设,企业的增长将面临极限。为突破成长的极限,很多企业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总体来看,企业文化研究多,实践少。如何把这件虚事做实,并行之有效,刘国钧先生的经验值得借鉴。
六、注重实业、远离投机的稳健作风
在刘国钧那个时代,上海的金融投机盛行,不少厂注重投机,做交易所,结果陷入泥沼,难以自拔。刘国钧的义兄蒋盘发在经营困难时也跑到上海交易所,做抛空棉花的投机生意,想赚一笔钱来维持纱厂,然而事与愿违,他反而亏蚀了十万余元,导致他的大纶纱厂生产陷于停顿,无力偿还债务而宣告停闭。刘国钧从身边的这些惨痛教训中深深意识到投机的危害。他的大成纱厂在经营上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参与投机买卖,而是稳扎稳打,专心致志在生产上谋发展。回望一个世纪前的刘国钧先生,他那种注重实业、远离投机的稳健作风仍可为当代企业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七、“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的财富观念
刘国钧先生从乡童到富豪,人们往往对他的经营之“才”津津乐道,其实,他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德”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做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道”的核心在于“诚信”二字。他曾说:“我体会到一个从事工商业的人,应该要在事业上、生产上去获取利润,积累资金,才是正道,才算光荣,如果走歪门邪道,靠假装倒闭破产而赖账害人,实为可耻”。抗战期间,大成公司欠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巨款,其中有一百多万元的借款是以机器抵押的,当时机器因战争损坏了,这笔账可以不了了之,但刘国钧决心如数还款,并且本息全清。他信用卓著,在当时金融界已传为美谈。
财富的使用和财富的创造同样重要。“用之有道”首先体现在节俭戒奢上。刘国钧的座右铭是:“日月倘随天地在,勤俭终疗子孙贫。”他在个人享受上有“三不”原则:不纳妾,不置洋房,不买汽车。不该花钱处一分不花,该花钱时一掷千金,他曾以年薪5000元的高薪聘请纺织专家陆绍云,这相当于60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比刘国钧自己的年工资还高40%。可见,为企业发展,刘国钧是舍得投入的。另外,他厚待员工,改善福利,热心公益,造福桑梓,在慈善事业上常常慷慨解囊。
刘国钧以诚信为核心的取财之“道”,符合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仍具有时代气息,应大力提倡,“用财”路径也值得现代人借鉴。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有过捐赠记录的尚未达到总数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履行慈善义务,没有尽到社会责任,但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炫富”的报道。中国首富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曾豪言:“我交朋友不看他有没有钱,反正都没我有钱”。光伏首富施正荣在尚德破产前给自己买了十辆顶级豪车……。看看身边,“不差钱”的人越来越多,但在如何处置财富问题上,许多人表现得很盲目,如享乐、攀比、放纵,对孩子的物质需求缺少节制,比较之下,刘国钧先生克己戒奢,扩大经营,热心慈善的用财之“道”仍值得今人学习。
知识会新陈代谢,智慧可历久弥新。刘国钧先生的“术”(方法)值得效仿,“道”(思想)更应受到关注。特别是刘国钧的创业思想,无论是对当今企业家素养的提升,还是对学校的创业教育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尤其在今天大力提倡“草根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更具普遍的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