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之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观点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確的导向,应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语文学习更有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成为“建构式生态课堂”
【关键词】
建构式课堂 小学语文 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剖析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在给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在给予孩子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在给予孩子们什么样的生命意义?每一次课堂上,我们都热情地解读文本,熟练地加以剖析,在建构了成人世界的知识体系后去建构一个不属于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知识结构。我们真的做得对吗?孩子们的世界是属于生命的,是属于一个完全属于他们的成长世界。我们到底在讲述什么,我们用我们的眼光去解读整个世界,而孩子们是不是也在追问,追问一个完全不值得去思索的问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建构式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更体现出了青春和活力。
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一、以学定教
建构式教学模式中的“学案”就是“先学”。“先学之学”的鲜明表征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学生的独立学习在先,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教要为学服务”。因此,“后教之教”就有“针对”的必要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学案”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
1.对“学案”进行检查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学生的“超前学习”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既是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肯定他们超前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过程。对“学案”如不能全改,因每个班级一类学生的知识结构都是雷同的,不防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以确定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达到“会的知识不教”的目的,从教学时间上得到保证,也能确定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2.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有了针对性的“后教之教”,才能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从而最终形成,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二、促成交流展示,让学生生命丰盈
交流展示模块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所得,展示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中的困难,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生成新的智慧,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启迪。如教学《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在品读母子对话的段落时,教师可以作如下引导,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
师: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为什么决定辍学放牛?
生:(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在文中寻找答案)一致认为王冕的辍学放牛一定另有原因。
师:大家读了王冕的话有什么想法?
生:王冕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呀!
生:王冕真是我们的好榜样呀!
采用朗读的方式由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人物心情,并放手让学生自己谈,体会人物情感,再让学生带着这种体会去朗读,引导学生用朗读展示来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这些展示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情意融融。学生在展示之前一定会认真学习、思考,这样才有展示的内容,才会厚积薄发,才会语出惊人。
三、精讲点拨应当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火源
当教师失去心灵,生命意义就无从谈起;记住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力量,去超越心灵。追求生命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生命结构上的客观存在,文本阅读是主观理解,教师知识体系是文本理解基础上的客观存在。生命的火花绽放在文本的沃土上,语言是一首胜似一首的诗歌,感情与生命和成长在学生的心田慢慢地融化,结出花苞,盛开花朵,漫天清香。《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应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火源。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知识增值
拓展延伸时教师要立足课内,结合课外,有机整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的总结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拓展、延伸要把握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地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内涵,起到对课文学习的巩固作用。如在学习了《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时,我给学生补充介绍霍金学习的经历,以及霍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又拓展像海伦·凯勒、张海迪等人的不平凡的奋斗人生和取得的骄人成绩。此外,教师还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说话,让他们结合课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实现学生的知识和人格的双飞,真正落实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
“建构式生态课堂”正以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出现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状态,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持续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有尊严地学习,让每一个生命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虽然,我们的脚步还很稚嫩,在前进的道路还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坚信,随着“建构式生态课堂”的不断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M】 .舍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3】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