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
【摘要】雅思贝斯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理论,中国历史的原始社会到秦始皇时期是中国的早期文明,古希腊罗马时期和爱琴海文化则是西方的早期文明,本文将从中西古代文明时期美术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比较上进行阐释,旨在提高理论与实践的水平,以及我们对中西方古代文明时期美术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古代文明;共通性;差异性;世界文明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斯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理论,他认为文明的标志是文字、青铜器、建筑和宗教等,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冷落,但在历史更迭与演绎中越发受到现代学者们的普遍认同。依照他的理论,大致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段时期,即中国历史的原始社会到秦始皇时期可以视为中国的早期文明,古希腊罗马和爱琴海文化时期则是西方的早期文明。虽然不同地域、民族与风俗的美术均有其风格和样式的差异性,从艺术表征上不易比较,就像中国的兵马俑和希腊的雕塑一样,但纵观中西方早期文明美术的发展规律,却不难看出他们有着诸多颇为相似的地方。
一、古文明时期中西美术的差异性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由于不同地域、民族、风情而逐渐产生了艺术的差异性面貌。在中西方早期文明中,体现着差异表现的是我国的青铜器,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尊贵,希腊艺术的绘画与雕塑等代表了西方艺术的文明,这是中西方各自独有的文化。
首先,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是从夏、商、周时代开始,奴隶制度社会时期是君主专制制度,艺术品大都为政治服务。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为统治者制作的礼器,是专供祭祀和宗教活动使用的,所以对青铜器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大小、数量和种类上的要求。青铜器的使用是有等级划分的,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器具是不一样的。当时人们很崇拜兽形人,青铜器的造型也就比较独特,体现威严和庄重之美感,是统治者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如商朝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从夏朝到秦朝时期,青铜器的使用就很普遍了,但平民百姓依然是可望不可及的,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又体现了另一个重要功用,就是记载历史重大事件,如:宫廷生活、将领征战、祭祀祖先等,这与古希腊雕塑的表现内容大相径庭。据文献记载,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世界闻名,竞技场场景、征战英雄、祖先遗像等都是他们表现的题材。由于他们倡导公平和民主以及社会和谐,所以古希腊的雕塑题材很多关注的是现实中的人。
其次,从使用的形式上看,我国的青铜器是供个人使用的,而希腊雕塑是公众性的,两者的受众面存在异同。中国的青铜器集实用、政治和审美于一体,内容丰富,注重内涵。古希腊雕塑注重优美与和谐,体现宗教观点和信仰。青铜器的造型追求庄重的艺术效果,在视觉和精神感受上比较威严和大气,而古希腊的雕塑等艺术给人以亲近感。
再者,我国古代的美术讲求“形神兼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而希腊美术却不同,希腊人以“人”为中心,把人神灵化,神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信仰是很强的。希腊的雕塑艺术在创造性上是空前的,对现实事物的准确和真实的再现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他们认为神是可以看得见的,人类要在神的庇佑下生存。中国的艺术传统手法则是由政治到人性关注的转变,写意性表现的形式成为美术创作的基本思想。
二、古文明时期中西美术的共通之处
中西文明时期的美术不单有差异性,还有诸多共通之处。古代先民创作的工具、器具都是以实用为第一要素,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为了美化生存环境,在不断地创造中进步。在石、骨、木等器物上以动植物符号描绘和记载,形成图腾崇拜,这些描绘在器物上的纹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与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群对生活及对生命的认识。
首先,早期文明的产生是具有功利性的,也是顺应时代与环境发展的需求。石器时代的石器产生和发展主要以实用为目的,石器的器形和功用,乃至后来的工艺,这种由初始化实用性到技艺水平的追求是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与体验中创造出来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造型和功用也是多面的,尖的部分用来砍削,钝的部分用来砸,所以叫做砍砸器。这些只是单纯为了狩猎和采集生活中的食物而制作的器物,制作者也没有审美意识,这一点在中西方原始美术的领域是不谋而合的。
其次,器具制造由实用转向了审美创造。人类到了新石器时代以后,石、骨、木等器物的制作相对精细了,古代先民们的审美意识逐渐产生和发展,装饰工艺由捆绑发展到镶嵌,这是历史文明的巨大进步。陶器出现后,美术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陶器的器壁上开始有了装饰纹样,由几何图形纹样到动植物纹样,从简单人物纹样到复杂的生活场景纹样。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嵌错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该铜壶器形别致、雍容华贵,侈口、斜肩、鼓腹、圈足,壶肩有两个兽耳,壶身布满嵌错图案。铜壶通体由上而下,分三层图案,且场景描绘各异。上层是采桑图,采桑女欢快的劳作和起舞,令人向往:中层宴乐涉猎图,厅堂主人举杯与宾客欢饮,载歌载舞相伴,富丽奢华;下层为水陆战斗图,战船对战,兵戎厮杀;这些嵌错图案很好地还原了战国时期的各种场景,让我们领略了2300多年前的战国风情。再如古希腊的陶瓶图案《战士出征》,表现的是战士出征前的场景,情节细腻准确,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两件不同文化与环境下生成的作品,难分伯仲,只是题材和手法不同而已。前者展示的是多列序层次绘制的形式,每一层都由纹饰做隔断,生动地再现了战国时期贵族享乐的生活场景;后者则更加写实化,将人体的形体和结构都准确地表现出来了,还运用了透视手法,但这两件美术作品都是以纹样装饰记述历史,画面情节清晰,研究价值和观赏性极高。
再者,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和“神灵论”,他们觉得万物都有灵性,神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和生存环境,这是一种共有的信仰。巫术和巫师为他们祈福丰收和平安,这是原始的宗教活动,因为具有世界性,所以为日后的宗教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古老文明的非洲木雕也具有巫术的理念特征,它采用整体写意的手法雕刻而成,木雕上的纹饰惟妙惟肖,与中国的陶器器壁上的纹样颇为相似,同样具有神灵庇佑的精神体现。非洲木雕的创作力很强,在结构、造型和线条上都有熟练精妙的运用,反映了非洲原始人对世界的客观认识。非洲木雕通常由一整块的树干雕刻而成,极少有拼装雕刻而成的,他们所用的工具有斧子、扁斧、凿子和锤子等,作品一般通过烘烤和着色完成,也有用木灰染色的,整体看来很精致美观。非洲先民的创作理念来源于对世界和宇宙的理解,作品的表现也体现了他们的信仰。非洲先民对木雕有着特殊的情节,他们认为木雕代表永恒,常被制作成祖先和死去的人,以示怀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美术从石器到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是神权和人权,为后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影响深远,如在绘画上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精神境界的追求,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古代的西方文明也给西方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愿望,对后世宗教艺术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文明都是世界的文明,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都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