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目标群体 打造法治传媒品牌

2015-04-29 15:20李楠
新闻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法制法治服务

李楠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崛起势不可挡,极大地影响了当前传媒市场的格局。而各纸质媒体的读者群,不仅受到新媒体的瓜分,而且因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而流失。同城内多份定位为综合类的新闻媒体,形成报业市场发展瓶颈,媒介版面设置大而全,栏目策划雷同,新闻信息来源与处理方式相似。同质化竞争致使媒体经济力量和媒体声音分散。而专业类媒体大多都是内容上政策性、专业性强、形式刻板,服务意识淡薄,新闻性弱。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为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十八大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则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法制新闻宣传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不仅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面对这一有利时机,作为法治媒体,如何从报纸的定位、内容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来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寻找符合自己优势的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合特有资源,服务核心目标群体

对于一个地方法治媒体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资源,而单单依靠网络稿件,竞争力也会相对减弱。以《内蒙古法制报》为例,近年来,报社调整办报思路与方向,着重围绕自治区政法各部门的中心工作,做好报道和服务工作,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治区政法、综治、维稳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继续扩大在自治区政法部门、政法单位的影响力的知名度。

在法治专栏方面,报社在重要版面开设了反映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派出所故事”专栏,该专栏以挖掘先进典型、宣传政策法律为目标,树立推广了一批基层派出所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经过两年来的工作,该专栏已办成礼赞公安派出所风采、讴歌先进典型、宣传政策法律、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打击防范犯罪的宣传阵地和窗口。

律师公证队伍作为依法化解疏导社会矛盾纠纷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报社开设了“律公之窗”专栏,相继刊发了《“草原最美律师”郭二玲受到总书记亲切会见》《减纷息诉 热心公益——我区律师队伍积极服务牧民群众》《律师公益法律服务为妇女维权撑起一片蓝天》等专题稿件。

每周五刊发的《审判专刊》汇集了全区法院系统的工作动态、审判信息、队伍建设以及重大法制新闻,展现全区各级法院依法审判、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报社总编辑带队、骨干记者参加,深入到各盟市、乡镇、嘎查苏木,着力宣传各地各部门不断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和强力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推出了一批接地气的鲜活报道,如《司法确认让百姓吃上定心丸》《手机定位给社区矫正加上了“电子围墙”》《正镶蓝旗司法局开启普法“微时代”》等。

二、在内容的服务性上下功夫

法治媒体报道内容并不完全是大案要案,其实对于受众来说,房产、赡养、夫妻矛盾、邻里纠纷等与老百姓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恰恰是他们所关注的,也应该是法治新闻报道中的主要内容。

在法制专业性、权威性方面,报社继续做好《法治·服务》《法治·播报》《法治·前沿》《法治·文化》版等法制类专业版面,使之集新闻报料、投诉维权、法律顾问和公告服务于一身,实现与读者的零距离互动,为读者提供更贴身的权威法律服务。

《牵手平安 文明出行》专栏重点宣传出行时应注意的交通安全知识,并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事故的各项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使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深度挖掘和整合内容

新媒体渐渐形成气候之后,传统媒体发现了自己难以克服的劣势,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被新媒体击碎,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事件发生后的深挖与分析,用深度报道来弥补反应速度的缺陷。

对于受众关心社会热点事件,《内蒙古法制报》没有就新闻报新闻,而是通过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进行犀利详尽地评论和专业分析,让受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这无疑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可读性,使内容更具差异化和竞争性,也因此不断聚拢了受众。如每周一、周三的《深度》,周五的《法治·关注》等版面,推出了如《文艺圈涉毒得治》《“无证房”不能成为唐僧肉》《白酒加金箔,有何“醉翁之意”?》等一系列社会反响强烈的专题报道,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四、深化新旧媒体融合, 提升传媒影响力

长期以来,法制类媒体被看做是地方类法制新闻报道的来源。对于特定区域的受众来说,无疑是掌握各种法制信息的媒介。面对眼前的生存和发展困境,法治媒体必须要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业已建立的品牌效应,成熟的新闻队伍,进行全方位地改革和再造。

《内蒙古法制报》通过承办内蒙古长安网,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并以纸媒新闻为依托,在个性化和法制类报纸品牌力量的指导下,对内容进行包装,实现媒介融合,实现报网互动。随后,又推出了网站、电子报、手机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各种新媒体产品。

内蒙古长安网现有法治要闻、法治服务、法治播报、法治前沿等板块和栏目,以法治精神,专业视角,提供特色法律服务,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法中心工作,开辟了大量专题。目前,内蒙古长安网的运行和稿件的报送由本报实施,大大提高了报社在全区政法系统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同时,对于重大新闻,由报社编辑提供内容,在当天不出版的情况下,由网站、微博、微信优先发布,最大限度地拓宽新闻发布平台、提高新闻发布时效,扩大报纸的社会影响。

从法治专业媒体的要求和需求上看,媒体融合要以读者、政法单位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主攻方向,加快多种媒体形式和资源的整合。同时,依托特有资源、政策和市场形态,寻找、发现、培育法治媒体新的特色资源载体服务增值点,把本媒体的本质功能特点,为产业链用户提供文化创意服务、产品定向宣传展示服务和信息一对一双向交流服务中去,搭建好报社自身的产业链信息服务和创意营销平台。

因此,立足政法工作大局,充分利用法制媒体自身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升自身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实现报纸的品牌效应,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法制媒体的发展步伐才会更加坚实。

(作者单位:内蒙古法制报社 )

编辑:邰山虎

猜你喜欢
法制法治服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