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鸿
时下,跨界发展成了众多新旧媒体谈论的热点话题,以至于百度一下“媒体跨界”一词就会弹出438万个搜索结果,可见其热烈程度。
但是,怎么跨界才是真正的跨界呢?对此,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个案:
2015年1月,被称为中国最具互联网思维的杂志《壹读》在营收良好、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停止了纸质出版,重心转向动画视频、新媒体和媒介服务。
2013年《纽约时报》的线上发行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广告收入。2014年3月,该报网络版读者数量达到了3000万/月、移动读者2000万/月、数字订户76万。而就在《纽约时报》新旧媒体跨界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2014年4月2日,该报又推出了新闻客户端——NYT Now,以进一步探索传统媒体与移动媒体如何有效地进行跨界发展。
上述个案都堪称传统媒体跨界发展的典范,它们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目标明确的“融合式”跨界发展之路。这种“融合式”的跨界,除了注重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外,还充分考虑到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知己——了解媒体自身优势
媒体的跨界发展要想取得突出成效,就必须熟知自己的优势所在。例如,大多传统媒体都擅长内容制作,因此在跨界发展中就应该把这一专长充分发挥出来。
虽然就媒体的跨界发展而言,并非不可以做非媒体类的产业,但从最大程度发挥媒体现有资源的角度考虑,采取“同心圆”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跨界发展无疑是比较有效的做法。所谓“同心圆”式的做法,即以自己的专长业务为圆心,逐层对外拓展,走一条“媒体核心业务的新旧跨界——准媒体业务的综合跨界——非媒体业务的大跨界”的道路,这对于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大有裨益。
知彼——通晓业界发展趋势
前两年,媒体圈曾流传着一个媒体未来市场公式,即“SNS技术+云服务+未来=未来市场”。SNS技术的大发展及其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引发了自媒体的“大爆炸”,云服务则更是成了很多新媒体迈上4.0新台阶的有力助手。如何能将自己的核心业务与这两大“热点”对接,也是媒体需要认真对待的,而这一对接本身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跨界。
用心——注重改善“用户”体验
伴随着媒体形态的变化,受众只专注极少数媒介的情态正在逐渐淡出传媒舞台,现在已经很难再用一种媒体来锁定所有受众(甚至受众的称呼也应该更改为用户)。而以往那种很少顾及受众接受媒体及其内容的便捷度、难易度的情况,在当代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赢得用户的认可,在跨界发展时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度,使用户方便地进行“傻瓜化”操作,自然也是媒体跨界时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
总之,对媒体的跨界发展而言,跨界的方向选对了、措施用对了,不仅有利于媒体现有潜力的最大化发挥,聚小众为大众,而且还会逐渐使媒体形成符合信息时代特色的新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特点,推动传统媒体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跨界新道路。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