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以“以言造象,立象尽意”的独特表情达意方式将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融为一体,表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去体验作品中人物及作者的情感呢?笔者尝试运用“诵读—入境—体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
一、反复诵读,疏通语言,初感诗意
精辟凝练的古诗词语言,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只有解了诗文的大意,才能体会诗的意境,直抵诗人的内心,从而体验作者内心的情感。但是否要字字落实,直译诗意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大意。”在执教《江雪》文字首诗时,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诵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感受诗意韵、了解诗意。
1.读准,读通诗句。首先让学生自由反复地读文,读准字音,将诗文读到顺口为止。
2.读出节奏。诗歌的语言具有音乐性,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按自己划的节奏诵读诗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3.读中感悟诗意。古诗文文字简短,意味深长。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了解诗文大意,获得最初的情感体验。
《江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反复读了这么多遍,说说看,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是从哪句诗或是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生:读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行诗句,我感觉很悲伤。
师:这是你读书后最初的感受。
生:我从“独钓”一词中感受到渔翁很孤独。
师:你很会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这两行诗句中感受到这个渔翁的生活很凄凉,很悲惨。
生:我觉得这个渔翁很可怜,很孤独。天地间只剩渔翁一个在钓鱼,没有人和他作伴。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读出了自己心中不同的感受。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诗文再朗读一遍。
学生在熟读诗文的基础上,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句进行表达自己對诗文的最初感受,学生抓住了句子或词语,感受到渔翁的可怜、孤独等独特的感受,在内心深处储备了与诗人相对应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坠。
二、建构画面,融情入景,感受诗境
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提出:“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显象得意。”所谓的“显象”(即彰显意象),也就是在读懂诗文大意的基础上,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显现或还原出作品营造的意象。学生通过举象将凝固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画面,这种画面式的还原就是一种整体的建构,有利于让学生全面感受诗文的内涵,进而领悟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
《江雪》教学片段:
师:江面上的雪下得大吗?你们是从哪句诗句中感受到的?
(学生言说,重点抓住“绝”和“灭”,感受雪之大境之寒。再从“千山”“万径”与“孤舟”的对比中感受到天地之广,渔翁之渺小、孤寂与凄凉。)
师:北宋大文豪苏轼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在音乐声中,静思想象画面。
(学生言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连绵不断的千山,无数的山间小路,却看不到一只飞鸟,看不到一个人的踪影。唯有一个老翁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坐在小舟上孤独的钓鱼。
生:一座座山连绵不断,一只飞鸟也不见了。在一条条的小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在江面上,只有一个老翁在那儿钓鱼,冷得发抖。
……
师:我相信,在首诗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请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这首诗。
紧扣“雪大吗?”这样的问题,直抵诗境,引导学生从诗文中进行文字品读,想象,炼就了学生捕捉语言文字意象的能力,感受文字所折射出的画面,进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表达,放大了文字在生活中的意象,唤醒生活素材,实现了“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表达与思维的能力,真正落实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性质,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
三、拓展体验,走近作者,体验诗情
古诗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对作品内容和情感的体验。教师应重视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内在情感体验的激励和唤醒,引领学生融入文本的内心情感世界,和作者进行对话交流,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对文本进行独特的解读和领悟。让学生在一次次积极情感体验的积累中逐步建构对文本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妙悟,从而促进学生心灵语言的诱发和健全人格精神的升华。
但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往往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历史背景有联系。学生要融入诗文去体验和感受诗人的情感显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资料拓展,帮助学生还原当时情景。在《江雪》一课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训练,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细细体味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
1.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
诗文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自己,诗人究竟要表达他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呢?通过呈现有关柳宗元被贬前后的资料阅读,对柳宗元的生活实情和精神世界进行了一翻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他命运的坎坷与内心的孤独,更感受到了他内心坚忍而独立的人格魅力!
2.主题诗歌的拓展阅读
这首诗将诗人坚强而孤傲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前面的品读感悟及拓展阅读,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真实写照。这种孤独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大孤独,透空心骨!这种人生境界已超越了物质,超越了生命本身,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大境界!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诗人的这一情感境界,拓展了诗歌《孤独的美》。适时,贴切的诗歌拓展诵读,将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3.积淀情感的拓展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真情抒写。“随文练笔”就是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将对话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创设情境,拓展资料,诗歌拓展朗诵等方式,帮助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他们对诗人的那种顽强不屈,坚守人生信念,凛然无畏的精神打动。此时,学生的情感到达了一个高点,让学生及时练笔,将心中的情感、感悟沉淀下来,内化为语言,凝结成自己的思想。